[发明专利]一种蜂菌联合应用协同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185168.2 申请日: 2018-02-26
公开(公告)号: CN108142181A 公开(公告)日: 2018-06-12
发明(设计)人: 周淑香;鲁新;李丽娟;李小宇;毛刚;刘剑;常雪;丁岩;张国红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G13/00 分类号: A01G1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36100 吉林省长***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白僵菌 次放蜂 防治水稻二化螟 联合应用 协同 喷施 生物防治效果 二化螟成虫 无公害稻米 技术保障 系统监测 赤眼蜂 幼虫 寄生 喷洒 释放 防治 生产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蜂菌联合应用协同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方法,对二化螟成虫落卵进行系统监测,卵始见期3天后第一次放蜂,间隔5‑7天进行第二次放蜂,第二次放蜂后2‑3天喷施白僵菌,间隔5‑7天再喷施一次白僵菌,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本发明通过释放赤眼蜂寄生水稻二化螟卵、喷洒白僵菌杀灭水稻二化螟幼虫,利用蜂菌协同控害作用,提高水稻二化螟生物防治效果,为无公害稻米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菌联合应用协同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俗称钻心虫、蛀秆虫、白穗虫等,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禾草螟属(Chilo Zinchin),是水稻生产上最重要的常发性害虫,通过钻蛀稻茎为害,可直接造成枯心和白穗。在灌浆期为害造成虫伤株,可导致籽粒不饱满而引起产量和质量下降,而且钻蛀稻株吃空髓腔后会导致植株不抗倒伏,从而引起更严重的间接损失。一般年份可造成10%的产量损失,严重时达50%以上。近年来,由于气候、耕作制度等的变化及施药习惯等因素影响,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出现了重大变化,表现在虫口基数高,死亡率降低,发生期提前,蛾峰期增多等新规律,导致了二化螟发生时间延长,虫量增多,为害加重,防治难度加大。

水稻是最主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5,年产量约4.8亿吨,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4,全世界二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目前对水稻二化螟的主要防治措施为喷杀虫单、三唑磷等化学农药,在二化螟幼虫危害期,一般间隔10天连续喷施2次。由于化学杀虫剂的大量、连年施用,使稻米、土壤和水域受到农药残留污染,对人类健康已构成严重威胁和损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开始逐渐青睐。由于政府组织的引导及人们对健康的追求,绿色稻米、有机稻米成为人们追求健康、追求消费时尚的首选。目前市场上普通的有机稻米价格是普通稻米价格的3-4倍,更有甚者炒到30-40倍,利润相当可观,市场需求巨大。无公害绿色稻米生产基地的建立,不但对生产环境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整个生产环节有规范的管理。其中,对病虫害的防治有更加严格的限制。生产上,急需一套安全、生态、环保、能够替代化学农药的生物防治技术,以满足无公害稻米的产业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蜂菌联合应用协同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方法,通过释放天敌昆虫赤眼蜂寄生水稻二化螟卵、喷洒生物农药白僵菌杀灭水稻二化螟幼虫,利用蜂菌协同控害作用防治水稻二化螟,能够比单独释放赤眼蜂或喷洒白僵菌提高10%-15%的防治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蜂菌联合应用协同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方法,包括如下操作:

S1、对二化螟成虫落卵进行系统监测,卵始见期3天后第一次放蜂,每亩3个放蜂点,每点3000-4000头赤眼蜂,其中稻螟赤眼蜂不少于400头,其它为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做成蜂卡或放蜂器投放于水稻田;

S3、间隔5-7天进行第二次放蜂,放蜂方法和放蜂量与第一次相同;

S4、第二次放蜂后2-3天将500亿/g的白僵菌可湿性粉剂以250g/亩的剂量均匀的喷施在水稻苗上;

S5、间隔5-7天再喷施一次白僵菌,喷施方法与第一次相同。

优选地,赤眼蜂应选择阴天或无雨的傍晚进行释放,避免雨淋、日光暴晒、或与有毒物质接触。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释放赤眼蜂寄生水稻二化螟卵、喷洒白僵菌杀灭水稻二化螟幼虫,利用蜂菌协同控害作用,提高水稻二化螟生物防治效果,提高我国农业害虫整体防控水平。通过蜂菌联合应用使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51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