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竹加工的去皮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5370.5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6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念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念晨 |
主分类号: | B27J1/00 | 分类号: | B27J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单向轮 支架 上端 万向轮支架 万向轮 驱动电机 去皮装置 传动轮 联轴器 竹加工 履带 下端 轴承 工作效率 出水管 工作箱 去除 竹子 节约 加工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竹加工的去皮装置,包括单向轮、单向轮支架、底板、万向轮、万向轮支架、工作箱,所述单向轮上端设置有所述单向轮支架,所述单向轮支架上端设置有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一侧设置有所述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端设置有所述万向轮支架,所述万向轮支架连接有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一侧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一侧设置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连接有履带,所述履带一侧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下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下端设置有出水管。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有效去除竹子的皮衣,保证产品质量,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加工场地,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竹加工的去皮装置。
背景技术
竹加工时,需要去除鲜竹表面的皮衣,这是竹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 节,也是工人操作环境最恶劣、强度最大的环节,传统的鲜竹表面去皮方法,是将鲜竹在水池中浸泡 1-1.5 小时,取少量竹,然后人工用手掌在木质案板上进行反复揉搓,去除表面的皮衣,或用竹片逐根刮去竹表面的皮衣,然后将去皮后的鲜竹放入清水中进行浸泡清洗,待下道工序加工,一般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去皮鲜竹为50-80 公斤,传统的手工去皮方法,虽然可行,但存在较多缺陷,一是用力不均,易损伤鲜竹尖,降低鲜竹品质,二是工人的劳动环境恶劣、强度大,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工人的手在冷水中长时间浸泡而发白、掉皮,不利于身心健康,三是加工场地较大,人员多,所以设计一种用于竹加工的去皮装置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竹加工的去皮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用于竹加工的去皮装置,包括单向轮、单向轮支架、底板、万向轮、万向轮支架、工作箱,所述单向轮上端设置有所述单向轮支架,所述单向轮支架上端设置有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一侧设置有所述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端设置有所述万向轮支架,所述万向轮支架连接有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一侧设置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一侧设置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连接有履带,所述履带一侧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下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下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下端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底板上端设置有所述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部设置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上设置有齿条。
上述结构中,通过往所述工作箱中加水,直至淹没过所述转动轮,然后往里面开始放需要去皮的竹子,然后打开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传动轮,进而带动所述轴承,进而所述转动轮开始旋转,带动所述齿条对浸泡后的竹子进行去皮。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竹加工的去皮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所述单向轮和所述单向轮支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单向轮支架和所述底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竹加工的去皮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所述万向轮和所述万向轮支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支架和所述底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竹加工的去皮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所述底板和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联轴器通过套接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竹加工的去皮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传动轮通过套接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轮和所述履带通过套接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竹加工的去皮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所述轴承和所述支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工作箱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竹加工的去皮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所述工作箱和所述转动轮通过套接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轮和所述齿条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于竹加工的去皮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所述工作箱和所述出水管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和所述调节旋钮通过套接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念晨,未经刘念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53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