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检测装置的电动真空泵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5575.3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6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斌;蒋锦邦;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知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2 | 分类号: | B60T17/02;B60T17/22;F16F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检测 装置 电动 真空泵 支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真空泵支架,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检测装置的电动真空泵支架。包括真空泵本体,若干减震连接器,一端与真空泵连接;平面旋转框架,两端均与减震连接器另一端连接;平面旋转平台,中部有凸起与平面旋转框架中部转动连接;红外传感器,设置在减震连接器内部。本发明具有对减震器失效程度进行实时监控,能够自由调整真空泵安装方向等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真空泵支架,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检测装置的电动真空泵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刹车助力应用的电动真空泵,电机在启动和停止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震动,真空泵与汽车支架都是金属固定连接,由于电动真空泵内部为往复运动,会造成径向方向的不平衡力,从而会引起震动。所以在工作中产生的噪音共振通过金属传递到驾驶室内,噪音对驾驶员造成影响,如果是载人汽车,则其中的乘坐人员也会感到不适。而且整车行驶恶劣惯性冲击工况下出现电动真空泵脱落。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真空泵上加装减震器的方式,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5559209 U于2016年9月7日公开的一种带有减震器的电动真空泵: 包括真空泵总成,其特征在于在真空泵总成的外壳上部两侧设有减震器座,减震器座上设有开口的安装孔一,在安装孔一中装有减震器,减震器上设有减震器安装凹槽嵌在安装孔一中,减震器采用弹性好的橡胶材料制成;减震器中心孔中装有定位套,定位套中心设有安装孔二。此方案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真空泵产生的噪音,但是无法自由调整真空泵的安装方向,且仅采用一般减震器进行减震,人员对减震器的失效程度无从判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对减震器失效程度进行实时监控,能够自由调整真空泵安装方向的带有检测装置的电动真空泵支架,包括真空泵本体,若干减震连接器,一端与真空泵连接;平面旋转框架,两端均与减震连接器另一端连接;平面旋转平台,中部有凸起与平面旋转框架中部转动连接;红外传感器,设置在减震连接器内部。将真空泵本体通过减震连接器安装在平台旋转框架上,使得真空泵能够绕减震连接器轴线方向旋转,而平台旋转框架则绕平面旋转平台中心方向旋转,使得真空泵能够绕平面旋转平台中心方向转动。设置在减震连接器内部的红外传感器可以对电动真空泵的震动程度进行监控。
作为优选,所述的减震连接器包括:真空泵连接套,中部设有与真空泵相配合的真空泵连接套螺纹孔;减震器橡胶体,中部设有与真空泵连接套螺纹孔相配合的减震器通孔,一端与真空泵连接套配合;平面旋转框架连接套,一端中部设有与平面旋转平台配合的平面旋转平台连接套螺纹孔,另一端与减震器橡胶体另一端配合。减震连接器两端的金属件与真空泵和平面旋转平台螺纹连接,中间的减震器橡胶体作为主要缓冲将震动传导减轻。
作为优选,所述的平面旋转框架包括:两个转动架,一端与减震连接器相配合;两个支撑臂,为弹性材料,一端与转动架另一端转动连接;框架平台,两端均与支撑臂另一端相连,中间有与凸起相配合的框架转动孔;框架旋转轴承,设置在框架转动孔和凸起之间。由于支撑臂具有弹性,在安装时可以将支撑臂打开进行安装,安装后的支撑臂也能将真空泵夹在安装位置。框架平台与平面旋转平台在凸起处旋转连接,结构简单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的平面旋转平台包括:底板,上有若干安装螺纹孔;凸起,上有半径小于框架旋转轴承内圈外径大于框架旋转轴承内圈内径的支撑圈。支撑圈可以保证框架旋转轴承不会脱落失效。
作为优选,所述的减震连接器还包括内弹簧,所述的内弹簧设置在减震器橡胶体内部,所述的内弹簧轴线与减震器通孔轴向方向相同。在减震器橡胶内植入高强度碳钢弹簧可以在保证减震连接器结构强度的同时完成减震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的真空泵连接套深入减震器通孔长度加上平面旋转框架连接套深入减震器通孔长度小于减震器通孔长度,所述的红外传感器设置在减震器通孔内,所述的红外传感器设置在真空泵连接套与平面旋转框架连接套另一端之间。红外传感器设置在真空泵连接套与平面旋转框架连接套另一端之间可以保证红外传感器检测的是减震器橡胶体的形变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知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湖州知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55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轮驱动车辆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