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板早期损伤的Lamb波共轴同向混频检测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186104.4 申请日: 2018-03-07
公开(公告)号: CN108445079A 公开(公告)日: 2018-08-24
发明(设计)人: 赵友选;丁湘燕;李飞龙;胡宁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9/04 分类号: G01N29/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00044 *** 国省代码: 重庆;50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损伤 混频 混合波 共轴 同向 非线性超声检测 检测和定位 移动超声波 测量系统 传播方向 定位薄板 工程需求 技术检测 扫描试样 扫描位置 损伤区域 损伤位置 无损检测 谐波噪声 波频率 同频率 检测 激发 探头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频Lamb波检测方法,属于无损检测领域。运用非线性超声检测技术对材料的早期损伤定量识别和定位,具有强烈工程需求。共轴同向混频技术可避免测量系统产生的同频率谐波噪声信号的干扰,可不移动超声波探头扫描试样内部。本发明采用Lamb共轴同向混频技术检测和定位薄板中的早期损伤。在相同位置先后激发S0模式和A0模式的Lamb波,其时间间隔由扫描位置确定;当两种Lamb波的频率满足特定条件时,薄板中早期损伤将激发混合波。该混合波为A0模式Lamb波,频率为两基波频率之差,且传播方向与两基波相反。同时,可依据混合波信息来评价薄板早期损伤区域损伤程度、定位损伤位置和损伤范围。该方法为薄板早期损伤的检测和定位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混频Lamb波检测方法,特别在于在相同位置先后激发S0模式和A0模式的Lamb波,当两种Lamb波的频率满足一定条件将激发混合共振波,能对材料的早期损伤进行定量识别和定位,属于无损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燃料存储罐、压力容器、机翼等结构属于板壳结构。板壳结构在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因内部因素(板内部能量交替传递)和外部因素(外部载荷、温度变化、腐蚀)而逐渐出现材料性能退化,承载能力下降,损伤出现,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迅速发展导致灾难性事故。因此,及时预测、定位材料性能变化和损伤对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超声波检测相比其他传统检测手段拥有安全无辐射、无污染、无附加损伤、检测时间短等优点。超声波检测分为线性超声波和非线性超声波。非线性超声波优于线性超声波,其能检测到几何尺寸小于超声波波长的微观结构变化,更早预测材料性能退化。现广受关注的非线性超声波检测技术有高阶谐波技术、次谐波技术、混频响应技术和非线性超声共振谱技术,以及混频共振技术。

与其他非线性检测技术相比,混频共振技术具有定位损伤位置和损伤范围优势。混频共振技术通过改变混频位置来定位损伤,通过分析混频信号可以判断损伤尺寸。Chen等在《mixing of collinear plane wave pulses in elastic solids with quadraticnonlinearity》中理论和试验分析了共轴混合波产生的条件。赵友选等《experiment andFEM study of one-way mixing of elastic waves with quadratic nonlinearity》模拟和试验研究了同向混频中近似满足共振条件的频率偏差。刘等在《measuring acousticnonlinearity parameter using collinear wave mixing》中提出了用共线混合波法测量超声非线性。唐等在《detecting localized plastic strain by a scanning collinearwave mixing method》中利用共线混合扫描法来定位塑性变形。现有的混频检测都是基于体波,Lamb波混频检测研究极少。

Lamb超声波因频散导致板中存在多模态,目前研究多集中于高模态。然而,低模态如(S0和A0)相比其他模态具有更高能量,传播距离更远,检测范围更广,胡宁等在《generation mechanism of nonlinear ultrasonic lamb waves in thin plates withrandomly distributed micro-cracks》中利用低频S0模态Lamb波研究随机裂纹对lamb波非线性的影响。

因此,本专利发明一种基于Lamb波同向共轴混频法对板中早期损伤进行定位和检测。本专利可避免测量系统产生的同频率谐波噪声信号的干扰,可实现不移动超声波探头进行试样内部扫描。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61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