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锚索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6495.X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0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陈远强;冉学刚;黄朝阳;彭中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17/04;E02D5/76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何强;杨冬 |
地址: | 610073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 ||
本发明预应力锚索,属于锚固技术领域,目的是避免注浆和养护工序,缩短预应力获得时间。包括钢丝绳和外套管;所述钢丝绳设置于外套管内,其张拉端与外套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上沿其轴向设置有一组挤压结构;所述外套管上沿其轴向设置有一组传力结构;组内的各个传力结构与挤压结构一一对应,且各个挤压结构分别与对应的传力结构相抵,在挤压结构的挤压作用下,对应的传力结构沿外套管径向向外扩张。本预应力锚索,节约了向锚固孔内注浆工序,降低了混凝土成本,同时避免了注浆时,水泥等对现场的污染;也正是因为节约了注浆工序,从而节约了混凝土养护时间,缩短了预应力的获得周期,也缩短了整个施工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锚固技术领域,具体的是预应力锚索。
背景技术
预应力锚索广泛应用于基坑、边坡等支护体系中,其由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者滑动面,把一端固定在坚硬岩层中(称内锚头),然后在自由端(称外锚头)进行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对不稳定岩层进行锚固。目前,预应力锚索施工过程通常为:钻锚固孔—将预应力锚索安装于锚固孔内—向锚固孔内注浆—混凝土养护—张拉预应力锚索获得预应力。但是,该过程,需要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才能进行张拉,即混凝土养护等待的时间较长,从而使得整个支护体预应力的获得时间较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应力锚索,避免注浆和养护工序,能直接张拉,缩短预应力获得时间。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预应力锚索,包括钢丝绳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一端为与所述钢丝绳锚固端相邻的末端,另一端为与所述钢丝绳张拉端相邻的顶端;所述钢丝绳的锚固端自由设置于外套管内,其张拉端沿外套管轴向延伸至外套管外并与外套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上沿其轴向设置有一组挤压结构;所述外套管上沿其轴向设置有一组传力结构;组内的各个传力结构与挤压结构一一对应,且各个挤压结构分别与对应的传力结构相抵,在挤压结构的挤压作用下,对应的传力结构沿外套管径向向外扩张。
进一步的,所述传力结构包括套环和设置于套环上的一组均匀分布的传力杆;所述套环套装于外套管并与外套管固定连接;每根传力杆与套环铰接,且每根传力杆包括由铰接点处向外套管的末端所在侧延伸的第一传力段和由铰接点处向外套管的顶端所在侧延伸的第二传力段;在外套管与传力杆对应的管壁上设置有贯通至外套管内腔的容传力杆通过的开口;所述第一传力段的端部通过开口伸入外套管的内腔,所述第二传力段的端部通过开口伸至外套管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力杆呈折线状,所述第二传力段位于外套管的外段的外壁与所述第一传力段的轴线之间,所述外套管的外段为外套管上设置有该传力杆至其顶端之间的一段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传力杆在外套管的管壁上的正投影为直线状。
进一步的,所述传力杆上设置有铰孔,所述套环穿过铰孔与传力杆相铰接。
进一步的,当传力杆处于极限扩张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力段的端部抵靠钢丝绳的表面,且第一传力段与钢丝绳的张拉段间呈5°~15°的夹角;所述钢丝绳的张拉段为钢丝绳与第一传力段的端部接触处至其张拉端之间的一段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结构为挡块;在挡块中部设置有安装孔,并在挡块侧壁沿安装孔径向设置有与挡块螺纹配合连接的一组定位螺栓;所述钢丝绳穿入安装孔内,所述定位螺栓端部顶靠钢丝绳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挡块的工作面呈沿其轴向向内凹陷的凹面,所述挡块的工作面为挡块与传力杆相接触的一面。
进一步的,一组中的相邻两颗定位螺栓沿挡块轴向错位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十九冶成都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64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