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特性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6752.X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0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殷桂梁;董浩;荣毅;赵晓龙;代亚超;王海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6 | 代理人: | 李合印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发电系统 低电压穿越 动态集合 特性分析 低电压故障穿越 光伏并网系统 可达性分析 动态模型 发电系统 仿真分析 全面分析 可达性 构建 集合 | ||
1.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基于集合理论的光伏发电系统动态模型;
步骤2,选择光伏发电系统动态集合模型可达性集的表示方法;
步骤3,对光伏发电系统动态集合模型的可达性分析;
步骤4,确定算例及必要特征,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算例进行仿真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过程如下:
1-1,构建基于集合理论的光伏发电系统动态模型
研究集合运算的法则,以光伏发电系统常规动态模型为基础,利用各部分组成数学模型等效建立对应集合模型;
建立正常运行情况光伏逆变器动态方程集合模型
假设故障发生之前,电网电压正常,利用基于q轴电网电压定向矢量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电流实现对系统有功、无功功率输出的控制,q轴方向电流由直流环节能量与给定值之间的偏差来控制,d轴方向电流通过外界无功功率控制,故障前的电压大小假设保持在正常值的±5%以内,即其中Vnom是母线与中性点之间的电压;假设初始情况下注入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是临界值,即可得
PI调节器通过改变变流器电压控制dq轴方向电流;为了减弱各坐标轴间的耦合作用,加入了前馈调速调压环节;
式中,为比例系数,为积分时间常数,为PI调节器积分结果,为PI调节器积分结果;其中x={d,q},PI调节器的积分电路状态、常量不会随着故障前后参考坐标系的变化而改变,e表示PI调节器在dq轴方向的误差,正常运行情况下,电压表示为
式中,分别为变流器dq轴输出电压,分别为网侧dq轴电流,分别为电网dq轴电压;
因此,滤波器的动态电流可以表示为
式中,Lf为DC/AC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连接电感,rf为DC/AC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等值电阻;
1-2,故障期间光伏逆变器动态方程集合模型
在故障发生瞬间,参考坐标系中相位角由变为在输电网中,断路器发生动作切除故障时,电压相位角都会发生变化,故障发生后dq轴方向的电流为
同理可得
式中,eKf从故障之前到故障期间参考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矩阵;fKc从故障期间到故障期间清除参考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矩阵;
故障过程中,电网侧变流器根据随动误差:f/c表示把abc相电流转换到f或c的参考坐标系中;采用一种电流控制策略,变流器接收到的电压指令为:
所以,在电网电压跌落期间,滤波器电流的动态变化为
1-3,故障期间扰动变量集合模型
在故障发生瞬间和故障清除时(即t=0和t=tc时),假设三相母线与中性点之间的电压是突变的,如下
在dq轴坐标系中低电压穿越边界是由一个时变的齐诺多面体表示,则由上式所表示的所有电压以及低电压穿越边界范围内的abc三相电压轨迹的集合在时变齐诺多面体内可表达为:
式中,
1-4,直流环节模型
直流环节的动态系统包括斩波器和制动电阻器,在一个电容器中,利用能量存储系统通过连续的平均值模型将其表示为一个状态变量,即:
式中,Ec为直流环节耗能,Ps为光伏发电系统注入功率,rc为卸荷电阻,斩波器的占空比γ∈[0,1],在随后的分析中为简单起见,假设此式是一个等式,故障期间由光伏发电系统功率输入到直流环节动态系统,其是未知但有界的量,利用区间分析法计算,表示为
假设直流环节能量给定值为则其初值为
式中δE自由定义的参数;
斩波器占空比与直流环节能量之间关系如下:
由上式可得,斩波器占空比与直流环节能量之间是一个线性控制逻辑导致的s型函数,当电容器容量超过时激活斩波器,每千焦耳以k的倍数增加占空比,直到占空比为1;s型函数使得系统模型连续,当电网侧变流器注入到电网的有功功率值接近故障前时,占空比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675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