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边框显示模组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7044.8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7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何桥云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片 显示模组 终端设备 导光板 无边框 底面 侧面 出光面 反射 底部反射片 无边框效果 侧面连接 光线损失 光学膜材 光学效率 液晶面板 入光面 投射 漏光 贴设 节约 支撑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边框显示模组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无边框显示模组包括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侧面、底面、底部反射片和侧部反射片;出光面和底面分别连接在入光面的两端,侧面连接在入光面的两侧且连接在出光面和底面之间;底部反射片面朝底面设置,侧部反射片连接在底部反射片面朝底面的表面上,侧部反射片贴设在侧面上,侧部反射片用于反射投射于侧面上的光线。终端设备包括无边框显示模组。采用在导光板的侧面贴设侧部反射片,避免了导光板的侧面发生漏光导致的光线损失,提高了光学效率,提高了终端设备的显示亮度;并且直接利用导光板的刚性来支撑光学膜材和液晶面板,节约了成本,还能达到无边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轻薄型电子设备的发光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边框显示模组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边框液晶显示模组如图1所示,一般由液晶面板1′、胶框2′、遮光胶3′、光学膜片4′、导光板5′、双面胶6′、反射片7′和光源8′组成。反射片7′通过双面胶6′与胶框2′贴合充当显示模组载体,导光板5′、光学膜片4′、遮光胶3′和液晶面板1′依次堆叠,光源8′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5′射出,最终达到显示目的。
随着液晶显示器(LCD)边框宽度越来越小,现有的作为承载结构件的胶框的宽度越来越窄,胶框的射出成型模具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当胶框的宽度小于0.25mm时,其成型非常困难,并且成型后胶框易缩水断裂,致使胶框起不到承载作用。
现有的导光板一般使用聚碳酸酯(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导光板5′的全反射原理图中,导光板5′的折射率n1=1.49,大于空气折射率n2=1,根据折射定律,当光线从导光板5′射向边界时,只要入射角I大于某一角度时,光线不在有折射分量,而是全部被返回导光板5′中,作全反射。在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导光板5′的光路图中,当入射角I小于这个角度时,一部分光在导光板5′的底面发生折射进入空气层,造成光源8′亮度损失,降低显示模组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边框显示模组中的导光板在传输光线过程中侧面漏光导致光线损失的缺陷,公开一种无边框显示模组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无边框显示模组,其特点在于,包括: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侧面、底面、底部反射片和侧部反射片;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底面分别连接在所述入光面的两端,所述侧面连接在所述入光面的两侧且连接在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底面之间;所述底部反射片面朝所述底面设置,所述侧部反射片连接在所述底部反射片面朝所述底面的表面上,所述侧部反射片贴设在所述侧面上,所述侧部反射片用于反射投射于所述侧面上的光线。
可选地,所述底部反射片贴设在所述底面上,用于反射投射于所述底面上的光线。
采用上述设置,消除底面与底部反射片之间的空气层造成的光损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底部反射片上涂有透明光学胶,所述底部反射片通过所述透明光学胶与所述底面贴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光学胶既能透光又能粘接的性能,实现底部反射片与底面贴合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光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侧部反射片上涂有透明光学胶,所述侧部反射片通过所述透明光学胶与所述侧面贴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光学胶既能透光又能粘接的性能,实现侧部反射片与侧面贴合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光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出光面上覆盖有光学膜层,所述光学膜层的侧边粘贴在所述侧部反射片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光学膜层能够增强出光侧的配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70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