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7245.8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1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廖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锦明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B29C70/54;B29C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陈治位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 纤维编织 管材生产 纤维基层 预成型体 纤维编织层 轴向纤维层 树脂浸渍 外侧表面 轴向纤维 抗冲击能力 成型固化 树脂材料 预成型 管材 加注 模芯 压实 编织 引入 应用 生产 | ||
一种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包括:在模芯上形成二维纤维基层;在所述二维纤维基层的外侧表面引入经树脂浸渍的轴向纤维,形成轴向纤维层;在所述经树脂浸渍后的轴向纤维的外侧表面编织二维纤维编织层,并使所述二维纤维基层、所述轴向纤维层与所述二维纤维编织层预成型为预成型体;对所述预成型体加注树脂材料;压实并成型固化所述预成型体。本发明提供的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用于生产一种具有较高抗压强度的纤维编织管材,抗冲击能力强而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材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拉挤工艺是一种连续生产材料复合型材的工艺方法。传统的拉挤工艺以纤维粗纱和增强材料、聚酯表面毡等复合成型,而得到所需的产品。利用拉挤工艺生产的产品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拉挤产品抗压强度较低,难以耐受横向冲击,使其应用环境受到严重制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用于生产一种具有较高抗压强度的纤维编织管材,抗冲击能力强而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包括:
在模芯上形成二维纤维基层;
在所述二维纤维基层的外侧表面引入经树脂浸渍的轴向纤维,形成轴向纤维层;
在所述经树脂浸渍后的轴向纤维的外侧表面编织二维纤维编织层,并使所述二维纤维基层、所述轴向纤维层与所述二维纤维编织层预成型为预成型体;
对所述预成型体加注树脂材料;
压实并成型固化所述预成型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树脂材料为热固性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维纤维基层由二维纤维基材首尾粘接而成,所述二维纤维基材由纤维编织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
在模芯上包裹所述二维纤维基材,使所述二维纤维基材首尾环接;
在所述二维纤维基材的外侧平行排布所述经树脂浸渍的轴向纤维,形成所述轴向纤维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还包括:
沿所述模芯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纤维传送装置、第一预成型装置、浸渍装置、第二预成型装置、编织装置、第三预成型装置与注胶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纤维编织管材生产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注胶装置后端设置成型模具、牵引装置与切割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型装置包括成型模具与设置于所述成型模具上的加热固化机构,所述加热固化机构用于加热所述树脂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固化机构采用三段式梯度升温加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编织装置包括装置基座及可旋转地保持于所述装置基座上的复数个旋转盘,所述旋转盘沿分布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分布圆周以所述模芯为中心轴,所述旋转盘设有至少一个纤维锭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盘的外圆周设有复数个传递夹槽,所述纤维锭子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传递夹槽内,所述纤维锭子可于相邻旋转盘的相对传递夹槽之间传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锦明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锦明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72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系统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拉挤用的预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