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性能优良的弱爆炸吹灰套筒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7325.3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8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冯扩磊;魏小林;吴东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G1/16 | 分类号: | F28G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吹灰 外桶 焊接 爆炸 吹灰套筒 对称焊接 通气管道 内桶 压力表 空气进气阀 燃气进气阀 出口位置 当量系数 均匀布置 内桶桶壁 燃气空气 实心圆柱 预混气体 喷管 吹灰孔 同轴心 无死角 限位棒 限位槽 齿槽 器轴 气封 凸台 收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性能优良的弱爆炸吹灰套筒,主要包括依次同轴心布置的外桶、内桶、通气管道和旋转吹灰盘四部分;外桶桶底外侧焊接有燃气进气阀、空气进气阀和压力表,内侧焊接一个实心圆柱棒,出口位置对称焊接两个完全相同的限位槽;内桶桶壁外侧对称焊接两个完全相同限位棒,内部有一有孔凸台;通气管道一端与内桶桶底焊接,另一端与旋转吹灰盘共同构成齿槽气封;旋转吹灰盘上均匀布置24个收缩喷管型吹灰孔。本发明采用内、外桶设计,可以提高弱爆炸吹灰器的预混气体初压力,选择适当的燃气空气当量系数,改善爆炸吹灰效果;同时结合旋转吹灰盘设计,实现沿吹灰器轴向和周向无死角吹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弱爆炸吹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性能优良的弱爆炸吹灰套筒。
背景技术
爆炸吹灰器最早是由乌克兰科技人员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主要利用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爆炸后产生的高速气流冲击波的冲击与冲刷作用,清除换热器壁面的积灰。由于其清灰效果好,而且可以清除顽固积灰,在国内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之后便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弱爆炸吹灰器多采用开放式爆炸罐,以避免爆炸后阀门开启不及时而引发安全事故,但开放式爆炸罐会使爆炸前混合气体压力较低,而且混合比例无法有效控制。由于混合比例无法有效控制,为保证燃尽只能大幅提高过量空气系数。由于爆炸前混合气体压力较低,而且过量空气系数较大,燃料比例较低,导致爆炸后气体压力较低,影响吹灰效果。另外,目前爆炸后吹灰气体一般通过管道直接引入换热面,由于吹灰气流速度在各处差异较大,因而不同位置的吹灰效果也有较大的区别;为保证受热面整体的吹灰效果,确保远离爆炸点的受热面也能达到良好的吹灰效果,只能高频次吹灰,这样不仅增加燃料消耗,而且靠近爆炸点的受热面管道将频繁受到冲击,对设备的安全性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混合气体爆炸前压力较低,混合比例无法有效控制,而且不同受热面的吹灰效果不尽相同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性能优良的弱爆炸吹灰套筒。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弱爆炸吹灰套筒,主要包括依次同轴心布置的外桶5、内桶15、通气管道16和旋转吹灰盘18等四部分;外桶5和内桶15共同构成套筒结构,外桶5和内桶15的桶腔共同构成弱爆炸吹灰套筒的爆炸腔室;外桶5与内桶15的桶底和桶壁靠近桶腔一侧的壁面为内侧面,另一壁面为外侧面,桶壁靠近桶口处的端面为桶壁顶端面;通气管道16无齿槽一端焊接在内桶15的桶底外侧面,有齿槽一端与旋转吹灰盘18通过齿槽气封17连接。
上述的弱爆炸吹灰套筒,外桶5的桶底外侧面焊接有燃气进气阀1、空气进气阀2和压力表3,外桶5的桶底内侧面上粘黏固定一个大环形弹性密封垫4;外桶5的桶底内侧面焊接一个实心圆柱棒6,实心圆柱棒6与外桶5同轴心,其一顶端面与外桶5的桶底内侧面焊接,另一顶端面粘黏固定一个小环形弹性密封垫7;外桶5的桶壁顶端面对称焊接两个完全相同的限位槽,分别是第一限位槽9和第二限位槽11。
上述的弱爆炸吹灰套筒,内桶15的桶底内侧有一凸台13,凸台13上开一凸台孔14,内筒15桶壁外侧面靠近桶底的位置对称焊接两个完全相同的限位棒,分别是第一限位棒10和第二限位棒12。
上述的弱爆炸吹灰套筒,外桶5的内径和内桶15的外径相同,外桶5和内桶15二者处于间隙配合状态;第二限位槽11的槽宽与第二限位棒12的直径相同,第二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棒12之间为间隙配合状态;大环形弹性密封垫4的外径与外桶5的内径相同,实心圆柱棒6的直径、小环形弹性密封垫7的外径和凸台13的外径三者相同。
上述的弱爆炸吹灰套筒,外桶5和内桶15通过弹簧8轴向连接,弹簧8的内径大于实心圆柱棒6的直径;弹簧8套在实心圆柱棒6与凸台13上,两端分别固定在外桶5和内桶15的桶底内侧面;整个吹灰过程弹簧8始终处于拉伸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7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