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垃圾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8524.6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8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许一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神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垃圾桶 不可回收垃圾 可回收垃圾 天线 矢量网络分析仪 红外传感器 发射天线 接收天线 节约空间 垃圾分类 扫频信号 智能电子 智能识别 控制器 信号灯 垃圾桶 阀门 减小 桶体 漏斗 辨别 电机 垃圾 | ||
一种智能垃圾桶,属于智能电子领域,包括桶体、漏斗、控制器、红外传感器、信号灯、扫频信号源、矢量网络分析仪、天线、电机和阀门。所述天线包括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垃圾桶,原理简单,智能识别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并对垃圾分类,让人不再为辨别手中垃圾是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犯难,同时也减小垃圾桶的体积,节约空间。
技术领域
一种智能垃圾桶,属于智能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桶。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垃圾分为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那么究竟什么垃圾是可回收的,什么又不可回收,大家往往搞不清楚,导致很多人都投放错了垃圾箱,一方面给清洁工人造成了工作的繁琐,另一方面,一部分可回收垃圾得不到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方案是为了针对上述方案存在的不足,发明一种智能垃圾桶。
一种智能垃圾桶,包括桶体、漏斗、控制器、红外传感器、信号灯、扫频信号源、矢量网络分析仪、天线、电机和阀门。所述天线包括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所述桶体从底部中间向上隔开,分为两个区间。所述漏斗套在桶体上。所述控制器置于漏斗上。所述红外传感器置于漏斗上,与控制器相连。所述信号灯置于漏斗上,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扫频信号源置于漏斗上,与控制器相连。所述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相对置于漏斗内壁;发射天线与扫频信号源相连。所述矢量分析仪置于漏斗上,与接收天线和控制器相连。所述矢量分析仪设置两个端口,端口A与发射天线在同一侧,端口B与接收天线连接。所述阀门置于漏斗底部,中间以一根轴连接漏斗,能向左侧或者右侧以一定角度倾斜打开,偏向桶体的两个区间之一。所述电机置于漏斗上,与阀门上的轴相连,且与控制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天线采用聚焦透镜天线。
优选地,所述电机采用减速电机。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红外传感器、信号灯、扫频信号源、矢量网络分析仪和电机的电源来自外部设备供电。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采用单片机作为CPU。
优选地,所述扫频信号源采用压控振荡器实现。
所述智能垃圾桶的工作过程:桶体两个区间分为可回收垃圾区和不可回收垃圾区。投放垃圾由漏斗进入,落在阀门上,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物体落在阀门上,发送指令给控制器,控制器启动扫频信号源,通过发射天线输出扫描电磁波,电磁波到达被测物体表面时,一部分波产生反射,反射波沿着相反路径进入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A;另一部分波进入被测物体,在被测物体的另一面,部分电磁波穿过交界面形成透射波。透射波被接收天线接收,经进入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端口B。通过对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测量,测得二端口网络的散射参数,并将该参数反馈到控制器,计算出被测物体的介电常数,与事先存储在控制器内的数据对比,从而识别该被测物体是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如果该被测物体是可回收垃圾,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阀门向可回收区间打开,被测物体进入可回收垃圾区间;如果是不可回收垃圾,则阀门向不可回收区间打开,被测物体进入不可回收垃圾区间。当被测物体落下后,阀门复位。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垃圾堆积满时,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信号灯提醒桶体内垃圾堆积状态。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垃圾桶,原理简单,智能识别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并对垃圾分类,让人不再为辨别手中垃圾是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犯难,同时也减小垃圾桶的体积,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智能垃圾桶示意图;图2是漏斗示意图;图3是桶体示意图。
图中,1-桶体,2-漏斗,3-控制器,4-红外传感器,5-信号灯,6-扫频信号源,7-矢量网络分析仪,81-发射天线,82-接收天线,9-电机,10-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神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神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85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