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可旋转隔板的吹灰爆炸罐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88563.6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4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蒋文卓;魏小林;吴东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J1/00 | 分类号: | F23J1/00;F23J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凸台 进气口 爆炸罐 出气口 圆弧板 顺时针旋转 可旋转 吹灰 贴合 点火爆燃 点火装置 隔板末端 炉膛烟气 密封腔室 自然状态 声波 充满度 罐内壁 罐体腔 混合气 爆炸 罐体 积灰 套管 焊接 连通 堵住 腐蚀 室内 封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可旋转隔板的吹灰爆炸罐,包括罐体、进气口、出气口、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套管、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圆弧板、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在自然状态下,由于重力的作用,焊接于第一隔板末端的圆弧板贴合于第一凸台,第二隔板与第二凸台贴合,将出气口封闭,形成密封腔室,有利于提高腔室内混合气的充满度和压力,并且能防止炉膛烟气进入爆炸罐造成腐蚀;当点火爆燃时,隔板和圆弧板受到冲击,可以顺时针旋转,使出气口打开;第一隔板受到冲击,顺时针旋转90度后,会与第二凸台相碰,碰撞产生的声波和振动有利于使爆炸罐内壁面的积灰松落;爆炸时第二隔板未堵住进气口,进气口始终与罐体腔室保持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脉冲吹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可旋转隔板的吹灰爆炸罐。
背景技术
脉冲吹灰器是锅炉常用的吹灰设备之一,其主要是利用可燃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在被点燃时释放出强度巨大的冲击波,该冲击波可以有效地清理锅炉内的积灰。爆炸罐也称脉冲罐,是用于承载混合气体和发生爆炸的容器。国内现有技术中的爆炸罐结构为敞口结构,出气口与爆炸罐腔室联通,在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的混合气充满罐体的过程中,混合气会在充填罐体的同时从罐体的出气口逸出,导致混合气体在罐内充满度较低,罐内的压力不高,爆炸时的威力不够,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爆炸罐内壁面的积灰会逐渐增加。此外,由于爆炸罐为敞口结构,脉冲吹灰器未运行时,锅炉炉膛中烟气的三氧化硫会通过爆炸罐的出气口进入罐体内,由于罐体内部的温度较低,三氧化硫遇冷凝结造成低温露点腐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可旋转隔板的吹灰爆炸罐,用于提高爆炸罐腔室内混合气的充满度和压力,增强爆炸的威力,提高脉冲吹灰器的效率,并且减轻爆炸罐内壁面积灰,减轻罐体内部的腐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可旋转隔板的吹灰爆炸罐,包括罐体1、进气口2、出气口3、点火装置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4、套管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圆弧板8、第一凸台9、第二凸台10;在自然状态下,由于重力的作用,焊接于第一隔板6末端的圆弧板8贴合于第一凸台9,第二隔板7与第二凸台10贴合,将出气口3与爆炸罐腔室隔开,形成密封腔室,有利于提高腔室内混合气的充满度和压力;当点火爆燃时,第一隔板6、圆弧板8和第二隔板7受到冲击,均可以顺时针旋转,使出气口3与爆炸罐腔室相连通;第一隔板6受到冲击,顺时针旋转90度后,会与第二凸台10相碰,碰撞产生的声波和振动有利于使爆炸罐内壁面的积灰松落。所述第二隔板7长度小于罐体1的内半径,不会封住进气口2,可以使进气口2与爆炸罐腔室始终保持连通。
上述的一种带有可旋转隔板的吹灰爆炸罐,所述罐体1为带有腔室的卧式布置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出气口3位于罐体1的侧壁,方向竖直向下;所述进气口2位于罐体1的侧壁,与出气口3的方向垂直。
上述的一种带有可旋转隔板的吹灰爆炸罐,所述轴4与罐体1固定,位于圆柱体轴线位置;所述套管5可以绕轴4自由旋转。
上述的一种带有可旋转隔板的吹灰爆炸罐,所述第一隔板6固定在套管5上,所述圆弧板8固定于第一隔板6的外端成“7”形,所述圆弧板8弧度为20度,所述圆弧板8与罐体1的内壁面留有的间隙约1cm。
上述的一种带有可旋转隔板的吹灰爆炸罐,所述第一凸台9固定于罐体1的右下侧的内壁面,所述第一凸台9为卧倒的三棱柱结构;在自然状态下,由于重力作用,所述圆弧板8的右弧端与所述第一凸台9左侧贴合,此时所述第一隔板6与竖直方向呈10度角。
上述的一种带有可旋转隔板的吹灰爆炸罐,所述第二凸台10固定于罐体1左侧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二凸台10为沿着罐体1轴线方向切除一条棱的长方体结构;当点火燃烧时,所述第一隔板6受到冲击顺时针旋转,旋转90度后,所述第一隔板6将与第二凸台10相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85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