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组与肺癌早期诊断相关的血浆代谢小分子标志物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9592.4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4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寅;张尊建;许风国;惠慧;华云飞;杨旭萍;李琳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彭玲 |
地址: | 2111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组 肺癌 早期 诊断 相关 血浆 代谢 分子 标志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组与肺癌早期诊断相关的血浆代谢小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包含以下标志物的一种或几种:丙酸、天冬氨酸、呋喃葡萄糖苷、柠檬酸、阿洛糖、塔罗糖、吡喃半乳糖、丙酮酸、色氨酸、亮氨酰脯氨酸、甘油磷酰胆碱、油酰肉碱、溶血磷脂酰胆碱(18:3)、溶血磷脂酰胆碱(18:2)、溶血磷脂酰胆碱(18:1)、溶血磷脂酰胆碱(22:6)、溶血磷脂酰乙醇胺(20:0)、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2)、络氨酰缬氨酸。本发明提供的该组标志物,相比于传统蛋白生物标志物与疾病的结局关联性更强,不仅稳定、微创、易于检测,而且大大提高了相关疾病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适合于肺癌早期的临床诊断与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组与肺癌早期诊断相关的血浆代谢小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肺癌是近半个世纪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的肿瘤之一,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肺癌5年生存率在过去的20年中无明显提高,约为14%。因为多数肺癌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仅能行姑息治疗,致使生存时间短。因此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将会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期,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影像学和痰液脱落细胞学仍是筛查早期肺癌的主要手段,尤其肺癌的病理类型多样,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胸部X射线、CT(computed tomography,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PET-CT(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但这些检查存在一定辐射风险,费用高昂的缺陷,且漏诊或误诊率也相对较高。其他一些病理学检查,如支气管镜下肺活检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虽然能够诊断肺癌,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创伤。除此之外,现有的肿瘤标志物主要以基因表达产物、蛋白类为主,这些标志物检出率低,使得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筛选出高灵敏性、高特异性、微创无辐射的肺癌生物标志物,并与TNM分期系统评估用于肺癌临床诊断,实现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受到外部刺激或扰动后所产生的内源性代谢物整体变化规律的科学。在肿瘤的发生及进展中,肿瘤细胞中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代谢物的“延增效应”,从而导致体液中的代谢物质发生变化。通过代谢组学分析了解代谢小分子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寻找有关的生物标志物可以辅助疾病的诊断,也可以帮助人们通过小分子物质本身涉及的代谢通路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肺癌病人的血浆代谢谱具有适合早期诊断的优点,由于癌细胞的非控制性生长的需要,其所表现出的代谢活动异常会先于形态异常(即形成肺癌病变组织)表现出来。依托于高灵敏性、高通量的质谱(LC-MS/GC-MS)分析技术,可用于检测血浆样本中浓度差异较明显的代谢物,所筛选出的血浆代谢标志物对于实现肺癌的早期临床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组与肺癌早期诊断相关的血浆代谢小分子标志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一组与肺癌早期诊断相关的血浆代谢小分子标志物在制备诊断肺癌的诊断试剂或诊断试剂盒中的用途。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组与肺癌早期诊断相关的血浆代谢小分子标志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化合物的一种或几种:
丙酸、天冬氨酸、呋喃葡萄糖苷、柠檬酸、阿洛糖、塔罗糖、吡喃半乳糖、丙酮酸、色氨酸、亮氨酰脯氨酸、甘油磷酰胆碱、油酰肉碱、溶血磷脂酰胆碱(18:3)、溶血磷脂酰胆碱(18:2)、溶血磷脂酰胆碱(18:1)、溶血磷脂酰胆碱(22:6)、溶血磷脂酰乙醇胺(20:0)、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2)、络氨酰缬氨酸。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组与肺癌早期诊断相关的血浆代谢小分子标志物,包含溶血磷脂酰胆碱(22:6)、溶血磷脂酰乙醇胺(20:0)、阿洛糖、油酰肉碱和络氨酰缬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95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