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蚕蛹蛋白多肽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9732.8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5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贵才;王贤玉;张小朋;吴中华;聂月美;刘柳;何奇雷;程文虹;徐天华;严发杰;余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汇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14 | 分类号: | C07K1/14;C07K1/16;C07K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李笑磊 |
地址: | 31440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蚕蛹 蛋白 多肽 分离 纯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蚕蛹蛋白多肽的分离纯化方法,该分离纯化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将蚕蛹蛋白酶解产物溶于双蒸水中,离心后上清液即为蚕蛹蛋白多肽粗液;将蚕蛹蛋白肽液溶于双蒸水,离心后上清液加入到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柱,洗脱,收集对ACE抑制活性最好的蛋白多肽,即为离子交换层析酶解物;将离子交换层析酶解物溶于双蒸水,离心后上清液经过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用双蒸水进行洗脱,根据280nm下的吸光度曲线收集洗脱组分;将上述凝胶层析酶解物溶于双蒸水,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化,即得蚕蛹蛋白多肽。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分离方法简单,可快速高效地分离出蛋白多肽,蛋白多肽得率高、损失低、纯度高、活性不被破坏,得到的蛋白多肽对ACE抑制活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肽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蚕蛹蛋白多肽的分离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著名丝绸古国,“丝绸之路”闻名与此,自古以来蚕桑业在中国的农业中都是重要的部分,远在七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养蚕抽丝的记载。目前,世界80%的产丝量都是由我国产出。蚕蛹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资源,蛋白质的含量在干蚕蛹中高达50%左右,富含丰富的氨基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占到总量45%左右,而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是合理的,平衡的,其质量比为0.73,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WHO/FAO)提出的参考蛋白模式,所以蚕蛹蛋白具有十分高的营养价值。我国是一个养蚕大国,平均每年新鲜蚕蛹的产量可达50万吨,蚕蛹中的蛋白比很多畜禽类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其中富含具有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以及补充生物机体营养等功能的很多营养物质,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蚕蛹方面的加工利用率低下,除了干蚕蛹粉碎后应用于畜禽饲料和营养源添加外,甚至有些蚕蛹被当做肥料或者直接废弃掉,因此,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随着社会的技术和桑蚕生产的增加,蚕蛹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蚕蛹蛋白的研究将更加多样化,将不断的开发出蚕蛹蛋白在食品(例如酸性饮料、肽类保健品、蚕蛹生抽等)、医药、化工、农业等行业更多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中,为综合利用蚕蛹、发展桑业,为国家GDP的增长贡献出一份力量。其中以蚕蛹蛋白粉为原料,采用酶解方法制备的蚕蛹蛋白肽为蚕蛹蛋白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一个方向。
现有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 103520078 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蚕蛹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多肽2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1)煎煮,(2)酶解,(3)蛋白质分离,(4)半制备RP-HPLC分离纯化,(5)冻干。上述酶解采用中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酶解。上述蛋白质分离采用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上述蚕蛹多肽2是从蚕蛹中提取多肽,安全性好,而且能有效的预防或治疗糖尿病。但是该蚕蛹多肽2的分离提纯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方法简单,可快速高效地分离出蛋白多肽,蛋白多肽得率高、损失低、纯度高、活性不被破坏,得到的蛋白多肽对ACE抑制活性好的蚕蛹蛋白多肽的分离纯化方法。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蚕蛹蛋白多肽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蚕蛹蛋白多肽粗液制备、离子交换树脂层析、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其具体步骤为:
蚕蛹蛋白多肽粗液制备:按料液比为1:10-20(g/mL)将蚕蛹蛋白酶解产物溶于双蒸水总,然后在温度为1-5℃、转速为8000-10000rpm的离心机中离心8-10min,上清液即为蚕蛹蛋白多肽粗液,备用,该蚕蛹蛋白多肽粗液中成分较为复杂,因为其分子量和氨基酸序列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生物活性,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必须将其分离纯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汇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汇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97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