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89973.2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2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刘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发光二极管元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基板上还设置有挡墙结构,挡墙结构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挡墙以及沿第一方向排布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挡墙,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在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元件之间;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侧壁设置有反光层,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远离基板的一侧的表面及至少部分侧壁设置有导光层。如此,能够对背光模组中的发光二极管元件进行分区,实现光线汇聚的作用,降低有效信息显示区域的光线向周边扩散的可能,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模组已被大量地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等液晶显示装置中。但是,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因此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设置背光模组来提供其所需要的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效果。
背光模组位于液晶显示模组背后,为液晶显示模组的正常显示提供光源,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组的视觉效果,背光模组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膜等组成,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分为侧入式和直下式两种。液晶显示装置为一种透光型显示器件,显示时需要背光提供显示所需要的亮度,对于大部分液晶显示模组,其背光通常为常亮模式且为统一控制的,显示装置在信息显示的过程中,有效信息显示区域周围有阴影现象,导致显示装置对比度降低,显示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至少部分相邻的发光二极管元件之间设置第一挡墙或第二挡墙,通过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将发光二极管进行了分区,实现了背光模组的区域控制,使各个区域的光线分别实现了汇聚的效果,降低有效信息显示区域的光线向周边扩散的可能,从而降低在有效信息显示区域周围出现阴影现象的可能,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而且,本申请在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的侧壁设置反光层和导光层,既能增强反射效率,又能降低第一挡墙和第二挡墙对应位置在发光过程中形成暗影的可能,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和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发光二极管元件,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挡墙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挡墙,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在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之间;
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的侧壁设置有反光层,所述第一挡墙和所述第二挡墙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表面及至少部分侧壁设置有导光层。
可选地,其中:
所述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发光角为
所述第一挡墙包括一个第一截面,所述第一截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垂直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截面,所述第一挡墙呈第一梯形结构,所述第一梯形结构靠近所述基板一侧的底角为θ1,
所述第二挡墙包括一个第二截面,所述第二截面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垂直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二截面,所述第二挡墙呈第二梯形结构,所述第二梯形结构靠近所述基板一侧的底角为θ2,
可选地,其中:
可选地,其中:
可选地,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899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