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快速基础桩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0850.0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9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正一轻钢房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2 | 分类号: | E02D5/2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桩 基础桩 套柱 倾斜式固定 大圆孔 小圆孔 边角 三角形基础 侧向载荷 方形基础 倾斜连接 边角处 管柱套 椭圆孔 承重 椭圆 方孔 抗风 条边 抗震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快速基础桩,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边角处设有管桩套柱,且管桩套柱与主体为倾斜连接,所述主体为方形基础板,主体的边角倾斜式固定连接有4个管柱套,所述主体为三角形基础板,主体的边角倾斜式固定连接有3个或多个管桩套,所述主体上根据设计或施工需要设有小圆孔和大圆孔(或者椭圆孔、方孔等),其中小圆孔位于主体每条边的中线上,大圆孔位于主体的中间位置。该新型快速基础桩,不拘于当前的形式,可实际按现场的要求对结构形式(正方、长方、椭圆、多边等)进行实施;管桩套柱的数量由需要的设计载荷决定,数量越多承重越大,抗震、抗风载等侧向载荷能力越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承重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快速基础桩。
背景技术
各种建筑对于地基承载力要求高,普遍采用基础桩。基础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目前已被广泛采用。采用基础桩往往是由于浅层地基力学指标较差,而深层符合要求的岩土埋置又较深,采用基础桩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基础形式,能够安全而有效的传递荷载。对于依靠土体与桩身的摩擦力提供主要地基承载力的基础桩,如何有效提高桩身与桩周土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基础桩的承载力对于基础桩十分重要,目前所采用的基础桩的混凝土表面均为光滑的混凝土表面,与桩周土体之间的摩擦力不足,承载力等都不能达到更好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快速基础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同时又是一种绿色环保、无建筑垃圾、可循环回收的基础桩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快速基础桩,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边角处设有管桩套柱,且管桩套柱与主体为倾斜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体为方形基础板,主体的边角倾斜式固定连接有4个管桩套柱。
优选的,所述主体为三角形基础板,主体的边角倾斜式固定连接有至少3个管桩套柱。
优选的,所述主体上设有小圆孔和大圆孔或者椭圆孔或者方孔等,其中小圆孔位于主体每条边的中线上,大圆孔位于主体的中间位置。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新型快速基础桩,不拘于当前的形式,可实际按现场的要求对结构形式(正方、长方、椭圆、多边等)进行实施;钢管桩套柱的数量由需要的载荷决定,数量越多承重越大;本发明对土壤环境友好,施工及使用过程不产生建筑垃圾,不破坏土壤成分及不破坏地表植被,属于绿色环保、可循环回收的绿色技术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形基础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三角形基础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管桩套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快速基础桩,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边角处设有管桩套柱2,且管桩套柱2与主体1为倾斜连接。
所述主体1为方形基础板,主体1的边角倾斜式固定连接有4个管柱套柱2,所述主体1为三角形基础板,主体1的边角倾斜式固定连接有至少3个管桩套柱2,所述主体1上设有小圆孔和大圆孔,其中小圆孔位于主体1每条边的中线上,大圆孔位于主体1的中间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正一轻钢房屋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正一轻钢房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08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