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发酵培养纤细裸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0981.9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9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臻;孙发强;王珊珊;刘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旭能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R1/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细裸藻 发酵 高密度发酵 高密度培养 营养液 发酵成本 发酵过程 好氧发酵 培养设备 培养条件 自养 传统的 发酵罐 可控的 生物量 干重 可控 裸藻 优化 生产 | ||
1.一种高密度发酵培养纤细裸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纤细裸藻纯种接种至培养液中进行摇瓶培养,培养温度为25~35℃,培养转速为150~250rpm,培养时间为20~35h,得初步培养的纤细裸藻;
(2)将初步培养的纤细裸藻转接入营养液中进行恒温恒转速培养,培养温度为25~30℃,培养转速为150~250rpm,培养时间为16~20h,同时测定藻细胞的生物量干重;
(3)步骤(2)得到的藻液中藻细胞的生物量干重大于18~22g/L时,按步骤(1)的培养条件重复进行培养,直至藻种中纤细裸藻生物量干重达到10~12g/L;
(4)步骤(2)得到的藻液中藻细胞的生物量干重达到10~12g/L,直接接种到种子培养液中进行发酵异养培养,异养培养中维持pH值3.5~5.5,培养温度控制在25~35℃,通气量控制在0.3~0.5vvm,培养至发酵罐中营养液葡萄糖耗尽,停止培养;
(5)将步骤(4)种子罐中的藻液以5~10%的接种量接种到装有营养液的下一级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培养;培养条件为温度22~33℃,通气量0.3~0.5vvm,营养液中葡萄糖浓度通过流加的方式维持在30~50g/L,发酵过程中氮源浓度通过流加氮源溶液使其维持在15~25g/L, pH维持在3.5~5.5;当发酵罐中纤细裸藻生物量达到25-40g/L时,停止补料,至发酵终点糖含量耗至0g/L时,结束发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发酵培养纤细裸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初步培养的纤细裸藻的接入量为营养液体积的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发酵培养纤细裸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步骤(2)得到的藻液中藻细胞的生物量干重达到10~12g/L,直接接种到种子罐中进行发酵异养培养,藻液的接种量为种子培养液体积的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发酵培养纤细裸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通过加入盐酸或液碱调节pH值在3.5~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发酵培养纤细裸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中的培养液组分相同,配方如下:硫酸铵0.8~1.2g/L、酵母抽提物10~25g/L、葡萄糖30~50g/L、酸二氢钾1.9~2.lg/L、硫酸镁1. 8~2.2g/L、氯化钙0.14~0.16g/L、硫酸钠5.0~10.0g/L、氯化钾0.6~0.8g/L、磷五水硫酸铜1.4~1.6mg/L、四水氯化锰1.68~1.72mg/L、二水钼酸钠0~0.05mg/L、六水氯化钴0~0.05mg/L、七水硫酸锌2.8~3.0m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发酵培养纤细裸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种子培养液与步骤(5)中的营养液相同,配方如下:葡萄糖50.0~70.0g/L、酵母抽提物2.9~3.lg/L、谷氨酸钠5.0~15.0g/L玉米浆干粉15~20g/L、硫酸镁1.8~2.2g/L、、磷酸二氢钾1.9~2.lg/L、氯化钙0.14~0.16g/L、硫酸钠5.0~10.0g/L、氯化钾0.6~0.8g/L、五水硫酸铜1.4~1.6mg/L、七水硫酸锌2.8~3.0mg/L、硫酸铵0.8~1.2g/L、二水钼酸钠0~0.05mg/L、四水氯化锰1.68~1.72mg/L、六水氯化钴0~0.05m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发酵培养纤细裸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氮源溶液为酵母抽提物、玉米浆干粉、谷氨酸钠或蛋白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通过流加盐酸或液碱的方法调节p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发酵培养纤细裸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和(5)中用于调节营养液pH的盐酸的浓度为10~15%(V/V),液碱的浓度为30~40%(W/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旭能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青岛旭能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098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