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凝胶因子及其在处理漏油事故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92037.7 | 申请日: | 2018-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7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张天任;王海涛;白炳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43/38 | 分类号: | C07C243/38;C09K3/32;C10G7/00;B01J13/00;E02B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快易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0 | 代理人: | 陈伊雯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凝胶 因子 及其 处理 漏油 事故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凝胶因子及其在处理漏油事故中的应用,所述有机凝胶因子,具有以下结构:其中:R1为OCnH2n+1,n=1~16;R2为OCnH2n+1,n=1~16;R3或OCnH2n+1,n=1~16;R4为H、本发明的有机凝胶因子及其在处理漏油事故中的应用,可以使得原油类化合物凝胶固化,所需凝胶因子少,凝胶迅速,具有小的临界凝胶浓度及短的胶凝时间,无需加热,常温即可对原油凝胶固化,固化后的原有凝胶通过蒸馏即可回收。在泄露的原油中注入本发明的有机凝胶因子的溶液,可以使得原油凝胶固化,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打捞清除,与传统的处理油污的手段相比,具有除油污快速简单,可大面积应用,毒性小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凝胶因子及其在处理漏油事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然而频发的海洋溢油事故对海洋的生态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据统计,每年进入海洋环境的石油及其制品达到1000万~1500万吨,约占世界石油年产量的5%,其中由船舶运输和近海石油生产导致的泄露占46.7%。历史上最大的海上溢油事故是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发生在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号钻井平台的溢油事故,该事故泄露原油约50万吨,造成高达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因此,寻找经济有效的漏油处理方法是非常迫切和有意义的。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海水溢油控制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1)物理技术:包括只适用于平静海域且油层较厚的撇油器/收油器和适用于溢油少大面积操作较困难的吸附剂;2)化学技术:包括只适用于油面较宽油层较厚的燃烧法和具有毒性且使用后易引发二次污染的消油剂;3)生物技术:指利用天然微生物将石油降解的方法,但该方法处理过程缓慢,无法及时处理大规模的溢油事故,并且该方法对于不同种类原油的效果差别极大,不具有普适性。这些海水溢油清污技术共同的缺点是在应对大面积海洋溢油事故的时候往往收效甚微,遗留下来的原油污染物,靠海洋自身的修复能力一般情况下需要2~20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凝胶因子及其在处理漏油事故中的应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一种有机凝胶因子,具有以下结构:
其中:
R1为OCnH2n+1,n=1~16;
R2为OCnH2n+1,n=1~16;
R3为OCnH2n+1,n=1~16;
R4为H、或
进一步的,所述凝胶因子的结构为:
或
另一方面,上述的有机凝胶因子在处理漏油事故中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有机凝胶因子及其在处理漏油事故中的应用,可以使得原油类化合物凝胶固化,所需凝胶因子少,凝胶迅速,具有小的临界凝胶浓度及短的胶凝时间,无需加热,常温即可对原油凝胶固化,固化后的原有凝胶通过蒸馏即可回收。在泄露的原油中注入本发明的有机凝胶因子的溶液,可以使得原油凝胶固化,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打捞清除,与传统的处理油污的手段相比,具有除油污快速简单,可大面积应用,毒性小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2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