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4585.3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6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学;祝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祝葆华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周松强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埋线 软组织 复位技术 固定部位 技术特点 临床效果 线性提升 有效实现 进针点 折叠 复位 收拢 下垂 麻醉 松弛 美容 改良 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埋线设计;S2:麻醉;S3:装线;S4:进针点;S5:第一个“M”埋线方法;S6:第二个“M”埋线方法;S7:固定点,即“一点通”的形成;在本发明当中,该技术不同于传统“线性提升”的“直进直出、一线到底”的埋线方式,结合了“弧度埋线法”、“改良折叠提升”技术特点,通过“双M一点通”独特埋线轨迹和确切固定部位,通过“捆、绑、兜、托”作用,不仅发挥了提升作用,还起到收拢效果,有效实现面部松弛下垂软组织的复位,从而达到有效面部年轻化效果,具有临床效果确切、维持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适合于医疗美容临床推广运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美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M一点通”面部埋线软组织复位技术。
背景技术
面部老化的组织结构改变主要是面部皮肤松弛、深层组织下垂、组织容量丢失等,主要表现为眼周组织、睑颊结构及颧颊两个脂肪垫松弛和下垂,出现鼻唇沟等各类皱纹加深、面颊部失饱满等。针对面部软组织松弛下垂,应用手术方法使老化移位的面部软组织提升复位是面部抗衰老的主要措施。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埋线面部年轻化手术(俗称“线雕”)成为面部年轻化的重要手术方式。
埋线面部年轻化手术采用相应的导引针植入可吸收线体,降低了血管、神经损伤机会,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几乎无出血、不遗留面部瘢痕、求美者无明显痛苦、不满意还可以还原、对肌肉组织无损伤、无线材毒副作用、不影响肌肉的正常运动、在静脉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手术并发症轻微等优势,与其他除皱术相比,因其微创、效果立竿见影、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医疗美容临床实践证明,可吸收锯齿线提拉技术在面部年轻化治疗效果明显,尤其是可吸收锯齿线具有后期缓慢降解吸收的特点,更符合年轻化治疗循序渐进、动态调整的原则,避免了传统非吸收锯齿线可能带的远期并发症,得到求美者的广泛认同,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美容手术中。
将下垂的组织上提复位是埋线面部年轻化的关键,需要解决的主要层次为皮肤和SMAS层,以纠正鼻唇沟、泪槽、口下颌沟、颊中沟畸形和下颌缘曲线缺失。埋线提升可选择性地对面部不同部位穿刺,直接达到所希望提升的部位,从而对松垂部位进行选择性地有效提升。埋线提升的材料可以在面部多个组织层次穿行,提升之外还可起到填充、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多种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及改善皮肤质地和弹性的作用。颧脂肪垫是纤维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的网状结构,且结构较为致密,可承受向上悬吊的牵张力。埋线不仅可以有效地穿过并提紧颧脂肪垫,甚至可以提紧下垂的颊脂肪垫。埋线面部年轻化手术效果首先取决于线的张力、吸收及纤维组织增生;其次是埋线的有效锚固和合理的靶组织是提高面部年轻化效果的关键。
目前面部年轻化埋线所采用的PPDO(聚对二氧环己酮)锯齿线是一类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吸收,具有螺旋双向倒刺,可使组织获得很多点接触与均衡提升,具有较强的抗张力强度和适度的柔韧性,其形状使其在软组织各层面能够牢固地抓住软组织,收紧线时使面部松弛的皮肤和组织得到拉紧和提升,从而获得面部年轻化的美容效果。PPDO锯齿线滞留或降解过程中能刺激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胶原蛋白沉淀,使面部年轻化的美容效果得意维持和延长。该线材的分子结构性能稳定,与组织相容性好,一般在术后6-12月逐渐被吸收,当面部组织再松垂时可再次实行此类手术。
传统的埋线年轻化手术是“线性提升”,是在皮下植入有倒钩的缝线,在切口位置向尾侧牵拉提紧面部组织,对抗重力及皮肤张力来提升面部,对于中面部和颧脂肪垫下移的解决办法是将皮肤、皮下脂肪、SMAS(浅肌筋膜)浅层复合皮瓣整体提升。悬吊线主要起到类似固定韧带、固定软组织的作用,向上提紧,对抗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老化下移。由此发展的“锚定式悬吊”埋线的方法会让面部表情看起来比较僵硬,且单纯的皮下SMAS浅层提升术后持续的效果不长,不能完全解决中面部的问题,鼻唇沟和下颌沟也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尤其值得强调的是,传统“线性提升”的行针直进直出,对松弛下垂的软组织仅靠倒刺悬挂,提升作用十分有限,临床效果不确切、不持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祝葆华,未经祝葆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45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次性用内窥镜标本取物袋
- 下一篇:一种眼睑撑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