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含硫化氢和可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气体两级反应器串联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4798.6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4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彭永臻;孙事昊;王淑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52;B01D53/72;B01D53/78;B01D53/40;B01D53/8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器 去除 可挥发性有机物 硫化氢 两级反应器 硫化氢气体 嗜酸微生物 中性反应器 混合气体 中性气体 第一级 串联 进气口 混合恶臭气体 水循环系统 酸性反应器 微生物分类 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种群 中性微生物 排水管 承重格栅 两级串联 生物除臭 酸性气体 酸性物质 依次连接 高效率 格栅板 排气口 透水 柱体 微生物 | ||
1.除含硫化氢和可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气体两级反应器串联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泵(1)、气体流量计(2)、第一出气口(3)、第一喷洒进水口(4)、嗜酸微生物填料(5)、第一承重格栅板(6)、第一进气口(7)、第一出水控制液面系统(8)、第一循环水泵(9)、第一水桶(10)、第二出气口(11)、第二喷洒进水口(12)、中性微生物填料(13)、第二承重格栅板(14)、第二进气口(15)、第二出水控制液面系统(16)、第二循环水泵(17)、第二水桶(18)、微生物营养液(19)、碱性缓冲液(20),以及包含第一出气口(3)、第一喷洒进水口(4)、嗜酸微生物填料(5)、第一承重格栅板(6)、第一进气口(7)、第一出水控制液面系统(8)、第一循环水泵(9)、第一水桶(10)的酸式反应器(21)和包含第二出气口(11)、第二喷洒进水口(12)、中性微生物填料(13)、第二承重格栅板(14)、第二进气口(15)、第二出水控制液面系统(16)、第二循环水泵(17)、第二水桶(18)的中性反应器(22);所述两级反应器串联运行,进气先进入酸性反应器(21),之后进入中性反应器(22),最终排出;所述酸性反应器(21)、中性反应器(22)均添加微生物营养液(19)至第一水桶(10)和第二水桶(18)内;第二水桶(18)内的pH<6时,添加碱性缓冲液(20)。
微生物营养液(19)的元素成分以及该元素在第一水桶(10)和第二水桶(18)内浓度要求范围为:N,10-3-10-1mol/L;K,10-4-10-2mol/L;P,10-4-10-2mol/L;Mg,10-4-10-2mol/L;Ca,10-4-10-2mol/L;Fe,10-4-10-2mol/L,若低于此值范围时,应通过投加药剂保持元素在此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含硫化氢和可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气体两级反应器串联工艺,其特征在于,酸性反应器(21)的第一水桶(10)内水循环利用,在微生物降解硫化氢后产生酸性物质,水体维持在pH<4的酸性环境,为嗜酸微生物的生长、降解提供有利环境;中性反应器(22)的第二水桶(18)内水循环利用,保持第二水桶(18)内水体维持pH=6-8的中性环境,当水体pH<6时,添加碱性缓冲液(20)调节pH=6-8,为适应中性的微生物的生长、降解提供有利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含硫化氢和可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气体两级反应器串联工艺,其特征在于,含硫化氢和可挥发性有机物的混合气体通过进气泵(1),从酸性反应器(21)的第一进气口(7)进入,通过第一出气口(3)出气后再次进入中性反应器(22)的第二进气口(15)进行处理,通过第二出气口(11)排出,为最终处理后的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含硫化氢和可挥发性有机物混合气体两级反应器串联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含有硫化氢和可挥发性有机物的混合气体通过进气泵(1)和气体流量计(2)后通入第一进气口(7)中;通过嗜酸微生物填料降解硫化氢后的产物含有酸性物质的积累,降低酸性反应器(21)内的pH<4,保证嗜酸的去除硫化氢微生物的驯化和增长;中性反应器(22)的pH=6-8,若pH<6时,应通过投加碱性缓冲液(20)至第二水桶(18)内调整至此范围,以保证适应中性的去除可挥发性有机物微生物的驯化和增长;当第一出气口(3)的出气浓度为H2S<10mg/m3,第二出气口(11)的出气浓度为H2S<10mg/m3、VOC<5mg/m3时,标志着嗜酸微生物、适应中性微生物的驯化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479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醛消除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光氧催化废气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