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硫化铜的热消融作用介导的经皮给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5852.9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0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董海峰;王冬冬;卢慧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9/00;A61K47/02;A61K47/36;A61K47/32;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化铜 经皮给药 热消融 皮肤 介导 近红外光 角质层 涂抹 机体血液循环 皮肤角质层 皮肤渗透性 光能转换 活性皮肤 纳米材料 皮肤表面 医学领域 作用部位 渗透性 下边 照射 损害 应用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硫化铜的热消融作用介导的经皮给药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含有硫化铜类纳米材料涂抹于皮肤表面,利用近红外光进行照射,硫化铜将光能转换为热能,控制近红外光的强度,从而使热消融作用仅限于处理部位的皮肤角质层。打乱角质层之后,皮肤的渗透性增加,在作用部位的皮肤上涂抹药物,药物通过皮肤直接进入机体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基于硫化铜的热消融作用介导的经皮给药,不损害周围皮肤和角质层下边的活性皮肤结构。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是一种新型增强皮肤渗透性的经皮给药方法,在医学领域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的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增强皮肤渗透性从而实现经皮给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能够保护身体内部器官不受外界的侵害,同时能够防止体内水分不必要的散失。因为皮肤的比表面积很大,所以对于在皮肤上找一个将物质传输进入皮肤的途径代替传统的会带来微创的皮下注射和口服,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使药物通过皮肤进入身体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个体之间不同的皮肤渗透性和不同的作用位点。最大的挑战是皮肤角质层的障碍作用,药物不能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从而降低了药物的生物利用率。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药物渗透进入皮肤一共有三个途径:第一,通过富含角蛋白的角质细胞内部进入皮肤,主要是亲水性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第二:通过富含脂质类物质的角质细胞间隙进入皮肤,主要是疏水性物质可以通过;第三,通过皮肤附件汗腺、毛囊或者皮脂腺进入皮肤,但是因为面积非常小,所以通过皮肤附件途径进入皮肤起着微不足道的作用。尽管有不同的途径让物质进入皮肤,但是大分子亲水性物质(大于500Da)进入皮肤存在很大的困难。
近红外光热转换材料是指在近红外光(700nm-1100nm)的照射下可以将激光光能转化为热能的材料,主要包括贵金属基光热转换材料、碳基光热转换材料、有机化合物类光热转换材料和半导体光热转换材料。硫化铜纳米粒子因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高而受到广泛关注。硫化铜的近红外特征吸收来自于Cu2+的d-d跃迁,是固有的,所以其光热转换性能不受其形状、大小、周围环境变化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如今经皮给药时亲水性大分子药物渗透率低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不损害周围皮肤和角质层下边的活性皮肤结构,提高药物,尤其是亲水性大分子药物的渗透效率,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的基于硫化铜的热消融作用介导的经皮给药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硫化铜的热消融作用介导的经皮给药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含有硫化铜类纳米材料涂抹于皮肤表面,利用近红外光进行照射,硫化铜将光能转换为热能,控制近红外光的强度,从而使热消融作用仅限于处理部位的皮肤角质层,打乱角质层之后,皮肤的渗透性增加,在作用部位的皮肤上涂抹药物,药物通过皮肤直接进入机体血液循环,从而完成经皮给药。
进一步,所述基于硫化铜的热消融作用介导的经皮给药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制备溶液a:
步骤1.1将一定量的透明质酸(<1×105Da)加入到氯化铜中,搅拌20-60min,得到混合溶液,再将一定量柠檬酸三钠和硫化钠的混合物加入到所述混合溶液中,在温度为70-80℃下静置加热10-20min,在转速为10000-11500r/min离心0.5-1.5h,得到透明质酸包裹的硫化铜纳米材料,备用;
步骤1.2将步骤1.1得到的透明质酸包裹的硫化铜纳米材料溶解到溶剂中,得到浓度为10-200μg/mL的溶液a,备用;
步骤2:步骤1所得的溶液a中加入适量卡波姆980和丁二醇,得到凝胶b;
步骤3:取一定量的步骤2所得的凝胶b稀释至浓度为25-500μg/mL,涂抹到皮肤直径1-2cm的区域,用吹风机吹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58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