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水井分流酸化的分流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0081.8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4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慕立俊;李宪文;陆红军;邓志颖;王勇;姚斌;姬振宁;张随望;陆小兵;宋昭杰;王尔珍;隋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74 | 分类号: | C09K8/7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沈金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水 分流 酸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水井分流酸化的分流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注水井分流酸化的分流剂的原料组成包括:3%‑6%的乙二胺、12%‑25%的溴代十二烷、10%‑20%的溶剂、10%‑20%的助剂、14%‑28%的油酸、5%‑10%的硬脂酸盐、1%‑2%的分散剂和余量的水。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注水井分流酸化的分流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注水井分流酸化的分流剂可以用于注水井在线酸化或油层非均质性较大的酸化作业的酸液暂堵转向,其与酸液的配伍性好,可以对高渗透带进行暂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酸液的分流剂,尤其涉及一种注水井分流酸化的分流剂,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因常规酸液与分流剂不配伍,现有常规酸化转向分流工艺主要由多步骤组成:一是起下管柱,二是注酸,三是注入隔离段塞再注转向剂或者分流剂,四是注隔离液再注入酸液进行酸化等,施工步骤复杂,现场操作难度大。此外,酚醛树脂等颗粒型暂堵分流剂在酸化施工过程中其粒径因受储层孔隙直径的限制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暂堵分流效果,同时容易在井壁形成滤饼而不能进入高渗孔达到理想的暂堵分流效果。
中国专利申请CN104402740A介绍了一种用于温度范围在40℃-60℃的酸化转向剂,该堵剂以碳酸氢钠为助剂,使用二乙醇胺与溴代正丁烷通过缩合反应后,再与溴代十八烷进行季按化反应所得,其吸附性好,能够有效降低酸液滤失,酸化后遇烃自动破胶,但该堵剂并不应用于低渗和特低渗油藏,也未对分流剂在酸液浓度低于4%以下的粘度进行研究。
为了解决油田中现有的非均质砂岩储层采用的分流酸化技术不足,急需研究适用于非均质性砂岩储层酸化施工实际情况的酸化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注水井在线酸化或油层非均质性较大的酸化作业的酸液暂堵转向剂,其与酸液的配伍性好,可以对高渗透带进行暂堵。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水井分流酸化的分流剂,以该注水井分流酸化的分流剂的总质量为100wt%计,该注水井分流酸化的分流剂的原料组成包括:3%-6%的乙二胺、12%-25%的溴代十二烷、10%-20%的溶剂、10%-20%的助剂、14%-28%的油酸、5%-10%的硬脂酸盐、1%-2%的分散剂和余量的水,其中,该注水井分流酸化的分流剂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乙二胺、溴代十二烷和油酸均为分析纯,用于酰胺反应,作为仲胺和叔胺合成物的原料。
在本发明的分流剂中,溶剂用于溶化固体、液体或气体等溶质,继而成为溶液。优选地,采用的溶剂为无水乙醇。
在本发明的分流剂中,采用的助剂用于调节pH值,提高反应速率。优选地,采用的助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在本发明的分流剂中,优选地,采用的助剂为质量浓度为10%-15%的氢氧化钠溶液;更优选地,采用的助剂为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在本发明的分流剂中,采用的硬脂酸作为增效剂,用于提高溶液的粘度和热稳定性。优选地,采用的硬脂酸盐为乙二酸酰胺硬脂酸盐或甘油单异硬脂酸盐;更优选地,采用的硬脂酸盐为乙二酸酰胺硬脂酸盐。
在本发明的分流剂中,采用的分散剂用于保证各组分在溶液在均一分散。优选地,采用的分散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更优选地,采用的分散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以该注水井分流酸化的分流剂的总质量为100wt%计,该注水井分流酸化的分流剂的原料组成包括:3%-6%的乙二胺、12%-25%的溴代十二烷、10%-20%的无水乙醇、10%-20%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浓度为10%)、14%-28%的油酸、5%-10%的乙二酸酰胺硬脂酸盐、1%-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余量的水,其中,该注水井分流酸化的分流剂各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00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