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U型地埋管换能器回填材料温度测量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1886.4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5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黄体士;张方方;文兰;韩丹丹;苑仁凯;陈万利;唐帅;曾祥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亚特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 |
主分类号: | G01K7/22 | 分类号: | G01K7/22;G01K1/14 |
代理公司: | 山东瑞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68 | 代理人: | 徐健 |
地址: | 25010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埋管换能器 回填 材料 温度 测量 支架 | ||
本申请公开了U型地埋管换能器回填材料温度测量支架,属于地源热泵技术领域,该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用于套接回灌管的套件,套件外侧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固定地埋管的管夹,管夹靠近套件的一侧设有管夹臂,管夹臂套于套筒内,套筒设于套件侧面,管夹臂的长度大于套筒的长度,所述套件的侧面设有通孔,用于管夹臂的插入,管夹臂插入通孔的部分上设有插针孔,插针孔内设有插针,插针上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套筒内设有弹簧;支架本体竖直设置有至少一个测温棒,测温棒为筒状结构,测温棒侧面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上均设有测温元件,测温元件从安装孔探出,所述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从本体的一端依次增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源热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型地埋管换能器回填材料温度测量支架。
背景技术
在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U型埋管的安装施工过程中,如何防止U型地埋管的供回水管间距离过近造成热量回流,也称为“热短路”,一直是困扰专业人员的一个大问题。竖直地埋管产生热量回流的原因是供水管和回水管并排布置,贴靠在一起,由于供回水管管内温度不同,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供回水管间的温差增大,热量回流造成的影响也增大,地埋管埋深一般为40-100m,在这样的深度下,其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为防止因U形管各支管距离过近,产生热量回流,现市场上大多采用塑料管卡或塑料短管等支撑物将两支管撑开,并将支撑物绑在支管上,支撑物沿管长方向的间距一般为支管口径的0.5倍-1.5倍;同时,U型地埋管周边回填材料温度参数是地源热泵地热换热器的设计中所需要的很重要的参数,而现有技术并没有一种有效测量回灌井内回填材料温度的方式。
所以,当前急需开发出一种,既能够尽可能扩大地埋管的供水管和回水管之间的间距,也能够方便下管的装置,同时还可以实时检测U型地埋管周边回灌井内灌封胶的温度。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型地埋管换能器回填材料温度测量支架。
根据本发明的描述,提供了U型地埋管换能器回填材料温度测量支架,该支架包括用于套接回灌管的套件,套件优选为卡箍,套件外侧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固定地埋管的管夹,所述管夹靠近套件的一侧设有管夹臂,所述管夹臂套于套筒内,所述套筒设于套件侧面,所述管夹臂的长度大于套筒的长度,所述套件的侧面设有通孔,用于管夹臂的插入,所述管夹臂插入通孔的部分上设有插针孔,所述插针孔内设有插针,所述插针上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优选为绳子,所述套筒内设有弹簧;
所述支架竖直设置有至少一个测温棒,所述测温棒为筒状结构,所述测温棒侧面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均设有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从安装孔探出,所述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从本体的一端依次增大。
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地,所述测温棒上设置有引线孔,所述引线孔内贯穿有测温元件引线,所述测温元件引线一端与所述测温元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测温棒内填充有灌封胶。
进一步地,测温元件为热敏电阻。
进一步地,插针上方设有阻挡件,在插针孔轴线的垂直方向上,所述阻挡件截面上的最大长度大于插针孔截面上的最大长度,用于防止插针下落。
进一步地,插针下方设有多个针臂,所述针臂向外弯曲成“飞爪”形,所述针臂为弹性件。
进一步地,管夹为环形。
进一步地,环形管夹为一体式设计或者由多个包围块围成,所述包围块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
进一步地,管夹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管夹之间呈“一字形”分布。
进一步地,管夹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管夹之间呈“十字形”分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亚特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未经山东亚特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18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