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实心填充包胶轮胎及其生产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04596.5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7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良;项导;林欢;王锋;孟希军;邱显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7/00 | 分类号: | B60C7/00;B29D3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陈静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心填充 轮胎 装配式 包胶 生产工艺 耐磨 轮毂 轮胎技术领域 耐磨性 发泡填充 轮胎外层 轮胎外胎 模具制作 填充材料 橡胶材质 免维护 轻质化 包敷 内腔 轻质 机器人 装配 制作 | ||
本发明属于轮胎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实心填充包胶轮胎及其生产工艺方法。一种装配式实心填充包胶轮胎及其生产工艺方法,首先将PU发泡填充材质通过模具制作的方式,包敷在轮毂上,然后将提前制作好的耐磨的橡胶材质的轮胎外层装配到轮毂上,形成一个内腔轻质的填充材料,外层为耐磨的轮胎外胎,实现了机器人需要的轻质化和耐磨性,真正实现了轮胎免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实心填充包胶轮胎及其生产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实心填充轮胎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二次成型包胶的方式制作,另一种是充气轮胎灌装方式制作。
1.二次成型包胶方式:先将填充材料包敷在轮毂上,然后二次成型外层橡胶。这种方式的缺陷很明显,一般填充材料都是轻质的发泡材料,材料成型温度较低,材质轻容易变形;在二次成型外层包胶时,成型温度较高,首先包敷上的填充材料容易熔化受损,不能完整的与外层胶层贴合,形成各种成型缺陷。
2.充气轮胎灌胶方式:先将充气轮胎胎压降低至正常胎压的一半,然后从进胶口冲入液态的发泡材料,然后旋转轮胎,使灌入的发泡材料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下均匀分布在充气轮胎的内壁上发生化学反应发泡填充,充满轮胎内腔,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持胎压稳定,胎压高于正常胎压时要及时排气,另外一般完全定型时间为24小时,耗时较长。
中国发明CN200810160858.9涉及环保实心轮胎的生产方法,具体地讲是一种用“再生橡胶”和聚氨酯弹性体制成的车辆用环保实心轮胎及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再生橡胶的配方,橡胶的炼胶、橡胶实心内胎体硫化的工艺、生产技术、方法;轮毂的清洁、刷胶、预热处理方法;聚氨酯弹性体的配方、合成及PU浇注聚氨酯胎面的工艺、生产技术、方法。
在巡检机器人上,因为机器人的行走速度都比较低,一般采用一次成型的发泡包胶轮胎。此种轮胎使用注塑模具加工制作,外部的发泡层是将轮毂放置在包胶模具中,加注发泡材料,在模具中进行发泡包胶包敷。为了取得一个综合的效果,控制发泡的硬度,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取得了一个中间值,也就是采用了一种既不是硬度很高但是还有一些耐磨,这样的做法牺牲了一些有利的因素,比如耐磨性和轻量化,既不是最优耐磨的也不是最轻量化的。这种轮胎如果控制硬度较高,虽然耐磨性能增加,但是重量增加,轮胎重量占整机重量比重过高,增加能耗;如果控制硬度较低,轮胎耐磨性能下降,导致轮胎使用时间大幅下降。这样对于机器人轻量化和免维护的要求来说,就算是取一个中间值,也是处于一种不利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究并发明了一种装配式实心填充包胶轮胎及其生产工艺方法,首先将PU发泡填充材质通过模具制作的方式,包敷在轮毂上,然后将提前制作好的耐磨的橡胶材质的轮胎外层装配到轮毂上,形成一个内腔轻质的填充材料,外层为耐磨的轮胎外胎,实现了机器人需要的轻质化和耐磨性,真正实现了轮胎免维护。
针对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实心填充包胶轮胎,由里到外分别为发泡填充层和外层橡胶耐磨层。所述发泡填充层为PU材料,所述外层橡胶耐磨层为天然橡胶材料。
一种装配式实心填充包胶轮胎具体的生产工艺方法包括:
A.先用模具加工的方式,将外胎注塑加工完成,放置到待装配区待用;
B.再将轮毂放入发泡填充包胶模具中,利用相应的模具进行发泡包胶,制作成发泡填充层;
C.将步骤A中加工好的外胎装配到步骤B中发泡完成的轮毂上;
D.安装完成后沿轮胎外胎与轮毂接缝边缘涂一层粘结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A中外胎的加工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塑炼、混炼、成型、硫化、休整和检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45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