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基长丝弹性超柔非织造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05125.6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9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宋卫民;张恒;王晓娇;甄琪;袁建根;史建宏;季新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多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3/005 | 分类号: | D04H3/005;D04H3/147;D06B1/02;D06C3/00;D06C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5612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基 非织造材料 长丝网 长丝 聚合物颗粒物 热轧 聚丙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热塑性共聚物 弹性共聚物 螺杆造粒机 二次定型 改性制备 共混改性 芥酸酰胺 聚乙二醇 熔体共混 聚烯烃 蓬松性 热牵伸 一级热 成卷 纺粘 共混 固网 牵伸 切片 预湿 生产 制备 成型 冷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基长丝弹性超柔非织造材料及其生产方法。聚丙烯基长丝弹性超柔非织造材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热塑性共聚物的弹性、超柔共混改性;将40~80wt%聚丙烯与0.01~2wt%芥酸酰胺和5~15wt%聚乙二醇通过螺杆造粒机进行熔体共混改性制备成聚合物颗粒物,此后将聚合物颗粒物与18~40wt%聚烯烃弹性共聚物和8~12wt%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切片进行共混;(2)聚丙烯基长丝网的纺粘成型;(3)聚丙烯基长丝网热轧预固网;(4)预湿;(5)一级热牵伸;(6)热轧二次定型;(7)二级热牵伸;(6)冷却;(7)成卷。本发明所制备的聚丙烯基长丝网弹性、柔性、蓬松性都较为优异,而且不含对人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使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基长丝弹性超柔非织造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基长丝非织造材料作为一种以聚丙烯聚合物为主要原料,熔体纺粘成网方法为加工手段的长丝纤维材料,具有较好的柔软性、透气性和较好的强度,在医疗卫生、过滤与分离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聚丙烯基纺粘非织造材料在伤口敷料、纸尿裤和卫生巾等医疗卫生用品领域的应用随着中国的人口增加和便捷性消费意识的提升,有巨大的增大。但是伴随着其产量的急剧增大,就是人们对柔软性和弹性等要求的提高;如何提高聚丙烯基纺粘非织造材料的柔性和弹性成为了研究的关键。
现有技术中,弹性非织造布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两大类。(1)使用弹性体的聚合物纤维制成弹性非织造布,(2)将非织造布与弹性膜、弹性网或者弹性纤维复合在一起,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弹性的非织造布。而弹性体纤维的非织造材料成本相对较高,同时其结构稳定性不足;而采用与弹性膜、弹性网或者弹性纤维复合的方式往往使用大量的乳胶,环保性不足。同时,还有不少研究尝试利用热和外力的方式对现有的热塑性非织造材料进行牵伸以赋予一定的横向弹性。
如:发明专利200480035914.6提出一种通过在一定的温度、应变速率和牵伸倍率下对聚丙烯非织造材料进行后整理牵伸以赋予一定的横向伸长回复性的方法。但是对非织造材料的柔性和蓬松性并没有阐述。因此如何实现聚丙烯基纺粘非织造材料的弹性化,并兼顾一定的柔软度和蓬松性的稳定生产,满足人们对于医疗卫生领域非织造材料的要求是行业内的共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使用安全的聚丙烯基长丝弹性超柔非织造材料的生产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丙烯基长丝弹性超柔非织造材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热塑性共聚物的弹性、超柔共混改性;将40~80wt%聚丙烯与0.01~2wt%芥酸酰胺和5~15wt%聚乙二醇通过螺杆造粒机进行熔体共混改性制备成聚合物颗粒物,此后将聚合物颗粒物与18~40wt%聚烯烃弹性共聚物和8~12wt%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切片进行共混;
(2)聚丙烯基长丝网的纺粘成型;
(3)聚丙烯基长丝网热轧预固网;
(4)预湿;
(5)一级热牵伸;
(6)热轧二次定型;
(7)二级热牵伸;
(6)冷却;
(7)成卷。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螺杆造粒机包括5个加热区,其中第一区温度为160~190℃,第二区温度为180~210℃,第三区温度为200~230℃,第四区温度为230~250℃,第五区温度为240~2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多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多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51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