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解决深浅基坑中坑偏压问题的内支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05304.X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6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熊大生;于廷新;涂启柱;谢凡;沈峥;陈蒙;王忠华;储团结;黄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浅基坑 深基坑 支撑梁 隔墙 地下连续墙 内支撑结构 内支撑 钢筋混凝土结构 基坑 深浅 建筑工程技术 边缘位置 基坑施工 施工结构 交界处 内结构 支撑 放入 持平 铺设 施工 | ||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可解决深浅基坑中坑偏压问题的内支撑结构。包括位于深基坑和浅基坑边缘位置的地下连续墙以及位于深基坑和浅基坑交界处的隔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浅基坑底部的支撑梁和位于深基坑内的中部内支撑;所述的支撑梁为铺设于浅基坑内结构基础下方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梁沿水平方向支撑于浅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和隔墙之间;所述的中部内支撑为沿水平方向支撑于深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和隔墙之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部内支撑与支撑梁持平且分置于隔墙两侧。本发明的施工结构简单,施工方法高效、简便,在提高了基坑施工放入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内支撑结构的成本,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可解决深浅基坑中坑偏压问题的内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各城市根据城市空间形态、旅客出行等特征按照“零距离换乘”的要求,大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应运而生,国铁地下出站厅、市政配套下沉广场、地铁站厅均紧密衔接、空间上呈立体式交互,建设时序存在交叉。
目前多数交通枢纽站在空间上地下负一、二层为市政配套工程、国铁出站厅层,部分地下三层为地铁站厅层,建设过程中涉及深基坑的开挖,此类深基坑多采用桩(墙)+内支撑体系。常规情况下,为减小基坑安全风险,多采用先深后浅的原则进行支护开挖;实际过程中,因项目业主、建设工期、使用需求的不同,需调整为先浅后深或同步施工的原则进行基坑支护与开挖,基于此,导致部分整个基坑工程中深、浅区基坑围护结构承受水平力产生偏压问题。因此在深浅基坑中,同步开挖过程中需解决围护结构偏压问题。
现有技术中采用先浅后深的基坑开挖方法多数情况下需要在基坑内增设一些内支撑结构,如专利号为“CN104746520A”的名为“一种用于先浅后深的基坑支护结构及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介绍的基坑支护结构通过在浅基坑底部增设支撑牛腿,然后在牛腿与深基坑之间增设水平内支撑结构,通过支撑牛腿与水平内支撑结构解决深浅基坑中的坑偏压问题,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进行受力传递,但是需要在浅基坑内增设多余的支撑牛腿结构,实际上增加了整个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率,难以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的深浅基坑内支撑结构存在施工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解决深浅基坑中坑偏压问题的内支撑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解决深浅基坑中坑偏压问题的内支撑结构,包括位于深基坑和浅基坑边缘位置的地下连续墙以及位于深基坑和浅基坑交界处的隔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浅基坑底部的支撑梁和位于深基坑内的中部内支撑;所述的支撑梁为铺设于浅基坑内结构基础下方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梁沿水平方向布置于于浅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和隔墙之间;所述的中部内支撑为沿水平方向支撑于深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和隔墙之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部内支撑与支撑梁持平且分置于隔墙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梁包括沿水平横向布置的横梁和沿水平纵向布置的纵梁;所述的横梁和纵梁穿插连接形成支撑于浅基坑的地下连续墙和隔墙之间的网状支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横梁和纵梁连接处下方布置有暗墩;所述的暗墩为支撑于横梁和纵梁交接处的钢筋混凝土墩柱,暗墩下端沿竖直方向布置于浅基坑坑底。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墙上端浇筑有沿水平纵向布置的中间梁;所述的中间梁与横梁、中部内支撑持平;所述的横梁、中部内支撑与中间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浅基坑内设置有与中间梁持平的腰梁;所述的腰梁为固定在浅基坑内的地下连续墙内壁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腰梁与中间梁固定连接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的横梁和纵梁支撑于腰梁与中间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53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