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带下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6066.4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8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伟;卞国良;李君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知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P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区桐梓坡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带下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祛湿解毒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制备原料:赤小豆16~24份、薏苡仁16~24份、马齿苋12~18份、淡竹叶12~18份、槐米8~14份、芡实8~14份和甘草3~6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清肝健脾、清热解毒、祛湿止带的功效,对带下病,特别是脾虚湿热带下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改善因湿邪引起的口干口苦,长痘,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等症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祛湿解毒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湿邪是常见的致病因素,有内外之分,因其致病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一直是广大医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元·朱丹溪云:“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足见其为患之广。
妇科临床中屡见因湿邪为患而引起的经、带、胎、产诸疾者,如风湿为患,内困脾胃,脾胃运化失健,以致崩漏、带下诸疾;寒湿阻滞经脉,发为经行腰腹冷痛,经期错后,后产后周身冷痛之症;水湿停滞,气化失常,往往发为妊娠子满或产后排尿异常;痰湿为患,导致胞络闭阻,发为经行延后、闭经、不孕等疾病。
带下,中医病名,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造成带下病的原因很多,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子宫颈糜烂、子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炎等。临床表现常见白带增多、绵绵不断、腰痛、神疲等,或见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或脓浊样,有臭气。
在中医认为,带下病多为湿热蕴蒸胞宫,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故所形成。湿热所致带下,以经期前后者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腻,或如水样,或如豆腐渣状,或有腥臭,阴道作痒,小溲短赤,苔黄腻口苦,脉濡数。带下病病情缠绵,反复发作,不易速愈。中医治疗一般采用清热健脾利湿的方法,但是目前大多中药组分的配方复杂,疗效不显著。而从脾虚湿热带下病(如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病机理来看,现代医学证明主要是机体的免疫力下降,细菌、真菌、寄生虫的侵入感染引起阴道炎症所致,因此提供机体免疫力和抑菌杀虫是治疗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配方复杂、疗效欠佳等),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祛湿解毒中药组合物,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祛湿、健脾、清热的功效,对于脾虚湿热带下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祛湿解毒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制备原料:赤小豆16~24份、薏苡仁16~24份、马齿苋12~18份、淡竹叶12~18份、槐米8~14份、芡实8~14份和甘草3~6份。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祛湿解毒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制备原料:赤小豆22份、薏苡仁20份、马齿苋16份、淡竹叶16份、槐米12份、芡实10份和甘草5份。
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口服制剂。
再进一步的,所述中药组合物为颗粒剂。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祛湿解毒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取配方量的赤小豆和马齿苋,加入4~6倍药材量的水,回流提取2~3h,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3~1/2,调节pH值至4.5~5.0,静置2~3h,滤过,制得浓缩液A;
S2、取配方量的薏苡仁、淡竹叶、槐米和芡实,加入4~6倍药材量的水,回流提取2~3h,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3~1/2,制得浓缩液B;
S3、取配方量的甘草,加入3~5倍药材量的乙醇,回流提取2~3h,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3~1/2,制得甘草浓缩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知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知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60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