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气力式双螺旋给粉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7483.0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6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山;房瑀人;陈庆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33/24 | 分类号: | B65G33/24;B65G33/26;B65G33/34;B65G53/16;B65G53/52 |
代理公司: | 13116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合印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螺旋螺杆 搅拌装置 缓冲节 落料管 直立 螺旋输送系统 出料系统 传动系统 进料系统 给粉机 进料仓 气力式 双螺旋 传感器 减速器 电机 变频调速器 双螺旋叶片 螺旋叶片 输送过程 填充系数 同轴连接 圆筒结构 变螺距 出料口 减速机 进气管 均匀性 喷射器 渐增 应用 保证 | ||
一种基于气力式双螺旋给粉机装置,包括进料系统、螺旋输送系统、传动系统和出料系统;进料系统包括传感器、进料仓、缓冲节和搅拌装置,缓冲节位于进料仓下侧,在缓冲节内安装有搅拌装置;螺旋输送系统包括直立落料管和双螺旋螺杆,直立落料管为由上向下直径渐增的圆筒结构,在直立落料管内设置有双螺旋螺杆,在双螺旋螺杆上的螺旋叶片为变螺距、变直径双螺旋叶片;传动系统包括电机、减速机、变频调速器和传感器,电机通过减速器与双螺旋螺杆连接;搅拌装置与双螺旋螺杆为同轴连接;出料系统包括进气管、喷射器和出料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合理、应用广泛,能保证输送过程中物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填充系数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物料供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气力式双螺旋给粉机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质资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分布广泛和资源丰富的特点。其中,秸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能源的50%。我国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秸秆资源产量每年7~8亿吨,占世界秸秆总产量的1/5~1/3。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对于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生物质直接露天焚烧或当作垃圾填埋等处理方式依然十分常见,这不仅造成了生物质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对环境和生态安全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为了解决生物质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生物质资源的高效洁净利用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其中生物质利用装置的研发尤为重要。
目前,给料装置有螺旋给料器和振动给料器等,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螺旋给料机,螺旋给粉机是一种压送式气力输送的供料设备,按螺杆布置位置可分为卧式、直立或者倾斜等几种情况,因其造价较低、结构简单紧凑、污染小、环境密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常用给粉机为卧式螺旋给粉机,然而由于卧式螺旋给料机一方面填充率较低,另一方面生物质颗粒形状不规则,堆积密度小,流动性差,不能很好地实现生物质颗粒的连续、稳定给料,故有必要研发一种工作性能优良、物料的供给效率较高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气力式双螺旋给粉机装置,该装置是一种直立双螺旋给粉机设备,具有结构精巧、输送过程连续性和均匀性好以及填充率高的特点直立双螺旋给粉机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气力式双螺旋给粉机装置,包括进料系统、螺旋输送系统、传动系统和出料系统;
所述进料系统包括传感器、进料仓、缓冲节和搅拌装置;所述进料仓为圆筒结构,在进料仓内设置有传感器,用来监测是否有物料反吹的情况发生;所述缓冲节为上窄下宽的圆筒结构位于所述进料仓下侧,在所述缓冲节内安装有一个三叶片结构的搅拌装置;
所述螺旋输送系统包括直立落料管和双螺旋螺杆;所述直立落料管为由上向下直径渐增的圆筒结构,在所述直立落料管内设置有双螺旋螺杆,在双螺旋螺杆上的螺旋叶片为直径逐渐增大而螺距逐渐变小的变螺距、变直径双螺旋叶片,其中在直立落料管的进料口附近处的螺旋叶片螺距最大而直径最小,沿物料输送方向,螺距逐渐减小而螺旋叶片直径逐渐增大;
所述传动系统包括电机、减速机、变频调速器和转速传感器;变频调速器用于控制电机的转速;电机通过减速器与双螺旋螺杆连接;所述搅拌装置与双螺旋螺杆为同轴连接;所述转速传感器安装在减速机上用于测量双螺旋螺杆的转速;
所述出料系统包括进气管、喷射器和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有多孔;所述喷射器为圆环状,沿圆环外周设有数个径向环形气流通道;所述喷射器安装在出料口处,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喷射器的数个径向环形气流通道相连通。
工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7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垂直振动输送机减振装置
- 下一篇:一种航空航天用多股管道夹取稳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