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07990.4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9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梁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祺鑫天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张志江 |
地址: | 518125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池 电解装置 调整缸 氨氮废水处理 收集桶 连通 处理设备 出水管 回流管 进水管 氨氮废水 电解处理 二次污染 运行成本 电解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设备,所述处理设备包括收集桶、调节池、电解装置及调整缸,所述调节池设有与所述收集桶连通的调节池进水管和与所述电解装置连通的调节池出水管,所述电解装置与所述调整缸连接,所述调整缸设有与所述调节池连通的回流管,所述收集桶内的氨氮废水经由调节池进水管进入调节池,再通过调节池出水管进入电解装置进行电解处理,经所述电解装置电解后溢流入所述调整缸内,再通过回流管导入所述调节池,使所述调节池、电解装置及调整缸形成一循环。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现象,且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氨氮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氨氮废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其中,常用的物理化学方法包括吹脱法、吸附法、膜技术、化学沉淀法、化学氧化法。生物方法可分为传统硝化反硝化法和新型的短程硝化反硝化法、同时硝化反硝化法、厌氧氨氧化法等。但是由于水质指标的不同和工艺条件的限制,针对不同类别的废水,采用的处理技术有很大差异。如在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过程中常采用吹脱-生物法、吹脱-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生物法等;而在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中考虑到成本和效益问题常采用吸附法、生物法等。
吹脱法可以将大部分氨氮脱除,但处理后的废水中氨氮仍然高达100mg/L以上,无法直接排放,还需要后续深度处理。折点氯化法的优点为:处理效率高且效果稳定,去除率可达100%;该方法不受盐含量干扰,不受水温影响,操作方便;有机物含量越少时氨氮处理效果越好,不产生沉淀;初期投资少,反应迅速完全;能对水体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但是折点氯化法仅适用于低浓度废水的处理,因此多用于氨氮废水的深度处理。该方法的缺点是:液氯消耗量大,费用较高,且对液氯的贮存和使用的安全要求较高,反应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稳定、不产生二次污染且经济的优点,其缺点为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易受温度和有毒物质等的影响且对运行管理要求较高。同时,在工业运用中应考虑某些物质对微生物活动和繁殖的抑制作用。
目前针对工业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处理方法主要使用物理化学方法做预处理,再选择其他方法进行后续处理,虽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但仍存在结垢、二次污染的问题。对低浓度的氨氮废水较常用的方法为化学法和传统生物法,其中化学法的一些处理技术还不成熟,未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因此还无法满足工业对低浓度氨氮废水深度处理的要求;生物法能较好地解决二次污染问题,且能达到工业对低浓度氨氮废水深度处理的要求,但目前对微生物的选种和驯化还不完全成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氨氮废水处理系统,旨在提供一种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现象,且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处理设备,所述处理设备包括收集桶、调节池、电解装置及调整缸,所述调节池设有与所述收集桶连通的调节池进水管和与所述电解装置连通的调节池出水管,所述电解装置与所述调整缸连接,所述调整缸设有与所述调节池连通的回流管,所述收集桶内的氨氮废水经由调节池进水管进入调节池,再通过调节池出水管进入电解装置进行电解处理,经所述电解装置电解后溢流入所述调整缸内,再通过回流管导入所述调节池,使所述调节池、电解装置及调整缸形成一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池还设有用于加入碱或酸以调节氨氮废水pH值的入口,所述调节池内还设置有用于搅拌氨氮废水的搅拌装置和用于检测氨氮废水pH值的pH计,所述搅拌装置为空气搅拌装置或机械搅拌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解装置包括电解池、电极及与电极连接的电源,所述电解池设有电解池进水管,所述电解池进水管连通所述调节池出水管,所述电解池为左右两室结构,分别为正极室和负极室,所述正极室和负极室的中下部连通,上部由隔板隔开,所述电极包括设于所述正极室的正极板和设于所述负极室的负极板,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分别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祺鑫天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祺鑫天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79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