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列车乘员二次碰撞试验系统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8387.8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7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彭勇;孙成名;张洪浩;许平;姚曙光;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G01M7/08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何湘玲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车 加速度传感器 试验车 二次碰撞 试验系统 速度控制装置 位移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液压控制器 动力模块 轨道车辆 控制弹簧 试验技术 吸能结构 列车 发射式 非约束 试验区 轨道 过载 坐姿 座椅 制动 车厢 摆放 驱动 | ||
1.一种列车乘员二次碰撞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车、气动发射式动力模块、轨道、控制弹簧、液压控制器、前端安装有过载吸能结构的驱动车、第一、第二及第三加速度传感器、速度控制装置、中央控制模块、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
所述轨道按规定间隔敷设在地面上;所述驱动车与用于提供驱动的所述气动发射式动力模块相连;所述速度控制装置安装于试验区轨道两侧以提供制动;所述驱动车和所述试验车垂向以所述液压控制器连接,并在垂向的至少一个连接处布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所述驱动车和所述试验车纵向以所述控制弹簧连接,并在纵向的至少一个连接处布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试验车车厢内座椅上摆放非约束坐姿的碰撞假人,并在假人上布置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第三加速度传感器;
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用于与所述气动发射式动力模块、液压控制器、速度控制装置、控制弹簧以及各传感器相连完成多点实时协同控制,包括:接收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形成加速度曲线,并与各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安装点处预设的加速度曲线进行对比及误差分析,实时增强或者削弱控制弹簧、液压控制器、速度控制装置的控制力,使第一、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传回的实时加速度曲线与预设的加速度曲线相符,从而影响所述试验车横向、纵向、垂向的动力学行为,使所述试验车车厢内模拟乘员二次碰撞场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乘员二次碰撞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是一种可编程操控的逻辑继电器,通过继电器开关的通断来完成系统流程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乘员二次碰撞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发射式动力模块包括储气罐、触发机构、发射管、安全阀、压缩机、进气管、活塞轴;活塞轴连接驱动车;压缩机通过进气管与储气罐相连;安全阀用于调节储气罐内压力;由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触发机构为所述驱动车行驶提供动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乘员二次碰撞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控制模块和压力板,所述液压控制模块接收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对所述压力板施加压力,控制两端压力板与所述驱动车两侧的摩擦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调节驱动车的加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乘员二次碰撞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曲线是为初始设定的试验车各接触点的运动标准曲线;所述运动标准曲线通过数值仿真获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乘员二次碰撞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试验车车厢内乘员区上方还安置有高速摄影装置;所述高速摄影装置悬挂于所述假人正上方,用于拍摄假人在二次碰撞中的运动轨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838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飞轮-发电机组惯量模拟系统
- 下一篇:轨迹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