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预焙阳极产品产量并降低能耗的焙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09431.7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9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承纲;郑亚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菱铝用阳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64 | 分类号: | C04B35/64;C04B35/52;C25C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21214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烟架 焙烧 预焙阳极 标准曲线 节能环保 经济成本 升温曲线 燃烧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预焙阳极产品产量并降低能耗的焙烧方法,在焙烧过程中,先提高排烟架的起始温度,当排烟架温度达到标准曲线时,提前将排烟架移炉,由于排烟架的起始温度提高,因此达到30小时对应温度700℃的时间提前一个小时,此时,移炉时间也相应提前一个小时,此后,每移炉一次均提前一个小时,逐步达到提前六个小时,燃烧架移炉周期和升温曲线保持不变;本发明可以有效改善预焙阳极产品的质量、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能够降低能耗,节能环保、降低经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产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提高预焙阳极产品产量并降低能耗的焙烧方法。
背景技术
预焙阳极是以石油焦为主要原料,煤焦油沥青为粘结剂,经过煅烧、破碎、配料、混捏、成型、焙烧等一系列工艺工程制备得到的一定规格形状、性能的产品,最终在铝电解生产过程中作为“心脏”使用进行炼铝。目前我国电解铝产量已达3000万吨以上,是世界上第一大产铝国,且每年以10%左右的幅度增加产量,现我国铝产量接近世界铝产量,因此,对阳极碳块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在预焙阳极生产过程中,燃烧系统每32小时,排烟架和燃烧架同时向前一个炉室移动一次,六个炉室升温,六个炉室降温、六个炉室出炉、维修、装炉,炭块升温时间192小时。炭块温度从室温升温到符合合同要求的理化指标温度(合同要求炭块达到1100℃必须保持8~10小时),但排烟架不能任意提高温度,最高火道温度720℃,超过720℃,排烟架和烟道极易着火事故,为提高产量,缩短运行曲线,从32小时调整至30小时,炭块升温时间180小时,炭块温度从室温升温无法达到符合合同要求的理化指标温度(30小时运行,炭块达到1100℃保温只有2小时)炭块的理化指标不达标,炭块最终温度达不到合同要求(合同要求1100℃保温8~10小时),延长曲线影响产量。
如延长运行时间来满足理化指标,产量则相应减少,电、煤气等能源吨消耗和其它人员费用相应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预焙阳极产品产量并降低能耗的焙烧方法,该焙烧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预焙阳极产品的质量、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能够降低能耗,节能环保、降低经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预焙阳极产品产量并降低能耗的焙烧方法,在焙烧过程中,先提高排烟架的起始温度,当排烟架温度达到标准曲线时,提前将排烟架移炉,由于排烟架的起始温度提高,因此达到30小时对应温度700℃的时间提前一个小时,此时,移炉时间也相应提前一个小时,此后,每移炉一次均提前一个小时,逐步达到提前六个小时,燃烧架移炉周期和升温曲线保持不变。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在焙烧过程中,保持4P位置燃烧架的起始温度不变,炭块实际升温时间从180个小时提升至186个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提高排烟架的起始温度,当排烟架温度达到标准曲线时,提前将排烟架移炉,由于排烟架的起始温度提高,因此达到30小时对应温度700℃的时间提前一个小时,此时,移炉时间也相应提前一个小时,此后,每移炉一次均提前一个小时,逐步达到提前六个小时,确保4P位置燃烧架起始温度不变,炭块实际升温时间从180小时提升至186小时,满足合同要求的理化指标温度(30小时运行,炭块达到1100℃保温只有2小时,增加保温时间6小时,炭块达到1100℃保温8小时);该焙烧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预焙阳极产品的质量、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能够降低能耗,节能环保、降低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图2为原有的32个小时内的焙烧炭块升温曲线图;
图3为现有的30个小时内的焙烧炭块升温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中30个小时内的焙烧炭块升温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菱铝用阳极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菱铝用阳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94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凝胶注模成型氮化钛陶瓷素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陶瓷主轴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