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糯稻育秧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09574.8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8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虹颖;叶新新;朱宏斌;武际;胡学友;江舰;叶寅;袁嫚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王亚洲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有机肥 秧苗 无机肥 糯稻 微肥 混合肥 植物提取物 抗病害 专用肥 育秧 单株 叶绿素 致病菌 肥料配方 根系活力 农业肥料 养分需求 营养元素 重量份数 分蘖 感染率 含糖量 面积和 特征性 干物 假茎 弱苗 造粒 地下 积累 | ||
1.一种香糯稻育秧专用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有机肥-无机肥-微肥混合肥90-95份、抗病害植物提取物4-10份和S-诱抗素0.03-0.05份;所述有机肥-无机肥-微肥混合肥由有机肥、无机肥和微肥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糯稻育秧专用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植物秸秆粉20-30份、草木灰20-25份、菜籽粕15-20份、酒糟8-13份、豆粕8-12份、甘蔗渣6-8份、鸡粪5-10份、猪粪5-10份、生物菌0.3-0.7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香糯稻育秧专用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中的生物菌为木霉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固氮菌、解磷解钾功能菌中的四种或四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糯稻育秧专用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害植物提取物由雷公藤、牛蒡子、藿香蓟、桔子皮、大蒜、曼陀罗、艾蒿、鱼藤根、花椒粉、川楝子、黄药子中的六种或六种以上的原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糯稻育秧专用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硝酸铵5-20份、磷酸铵5-20份、尿素6-20份、氯化钾6-12份、硫酸钙5-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糯稻育秧专用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硅酸盐0.4-0.6份、硫酸亚铁0.2-1.0份、硫酸锰0.1-0.5份、硼酸0.1-0.5份、硫酸锌0.05-0.15份、硫酸铜0.01-0.05份、钼酸钠0.001-0.005份。
7.一种香糯稻育秧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90-95份有机肥-无机肥-微肥混合肥、4-10份抗病害植物提取物与0.03-0.05份S-诱抗素进行搅拌混合、造粒,获得直径5-10mm的肥料;所述有机肥-无机肥-微肥混合肥由有机肥、无机肥和微肥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香糯稻育秧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肥的制备步骤为:称取20-30份植物秸秆粉、20-25份草木灰、15-20份菜籽粕、8-13份酒糟、8-12份豆粕、6-8份甘蔗渣、5-10份鸡粪、5-10份猪粪、0.3-0.7份生物菌混合后置于发酵池内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55-65℃,发酵时间为7-10d,将发酵后的产物混合均匀、烘干,得到有机肥备用;所述生物菌由20-60份木霉菌、20-60份乳酸菌、5-30份解磷解钾菌、5-30份芽孢杆菌、15-30份固氮菌中的四种或四种以上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香糯稻育秧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肥-无机肥-微肥混合肥的制备步骤为:将制得的15-55份有机肥与5-20份硝酸铵、5-20份磷酸铵、6-20份尿素、6-12份氯化钾、5-10份硫酸钙、0.4-0.6份硅酸盐、0.2-1.0份硫酸亚铁、0.1-0.5份硫酸锰、0.1-0.5份硼酸、0.05-0.15份硫酸锌、0.01-0.05份硫酸铜、0.001-0.005份钼酸钠混合后粉碎,放入搅拌器中搅拌均匀,制成粉状肥,再将粉状肥于60-80℃烘干备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香糯稻育秧专用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害植物提取物的制备步骤为:将12-20份雷公藤、10-15份牛蒡子、10-16份藿香蓟、10-25份桔子皮、10-25份大蒜、8-10份曼陀罗、10-20份艾蒿、6-8份鱼藤根、5-8份花椒粉、5-8份川楝子、5-10份黄药子中的六种或六种以上原料粉碎后过40-60目筛,混匀,得植物原料混合料;加入乙醇提取,加入乙醇的量为植物原料混合料总重量的10-15倍,提取温度为45-55℃,提取次数为3次,得到提取液,过滤去除滤渣,减压浓缩回收乙醇,蒸发水分,喷雾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得到所述抗病害植物提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957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