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跷跷板型滑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10643.7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1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姜炅串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炅串 |
主分类号: | A63G21/00 | 分类号: | A63G21/00;A63G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盈方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3 | 代理人: | 周才淇;黄蕴丽 |
地址: | 韩国全罗北道群山市京浦川路3***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跷跷板 滑梯 | ||
1.一种跷跷板型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跷跷板型滑梯由跷板a(13a)与跷板b(13b)在支架b(14b)的下端两侧相互结合的跷跷板部分与支架a(14a)的上端两侧结合的滑梯(10)与攀登架(11)所构成的滑梯部分构成;跷跷板型滑梯的结构为菱形;当用户跟着攀登架(11)向支架a(14a)的上端攀登时,跷板a(13a)接近地面,跷板b(13b)远离地面,当用户通过支架a(14a)上端进入滑梯(10)的瞬间,跷板a(13a)和攀登架(11)就会开始从地面升起,跷板b(13b)和滑梯(10)开始向地面下降,用户乘着逐渐倾斜的滑梯(10)下滑,从而用户可以同时体验滑动的感觉和自由落体的感觉;在所述支架a(14a)和支架b(14b)之间嵌入高度调节器(15)以调整攀登架(11)与滑梯(10)的倾斜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跷跷板型滑梯,其特征在于:位于底面的跷板a(13a)和跷板b(13b)形成凸出的弧形,在所述攀登架(11)上附着多个攀登槽(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跷跷板型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器(15)可与支架a(14a)、支架b(14b)进行分离和组合,所述高度调节器(15)的个数可以加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跷跷板型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跷板a(13a)、跷板b(13b)和支架b(14b)的底端形成向底部凸出的弧形,从而能让滑梯(10)的跷板运动更加柔和顺畅,能将跷板与地面碰撞时的冲击力度最小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跷跷板型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跷板a(13a)的远离所述支架a(14a)的端部作为所述跷板a(13a)的入口,所述跷板b(13b)的远离所述支架a(14a)的端部作为所述跷板b(13b)的滑梯出口;所述跷板a(13a)、跷板b(13b)和支架b(14b)下端都由避震垫(16)构成,所述跷板a(13a)的入口与所述跷板b(13b)的滑梯出口中越接近出入口部分,避震垫(16)的厚度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跷跷板型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梯(10)、攀登架(11)及支架a(14a)的上端左右两侧设置栏杆(12a,12b)。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跷跷板型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梯(10)的滑梯出口(10a)一部分的坡度往末端逐渐变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跷跷板型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登架(11)及滑梯(10)与支架a(14a)是通过螺钉a(18a)进行组装式结合,所述螺钉a(18a)的螺旋形部贯通支架a(14a)的铰链孔(19)从而达到与攀登架(11)及滑梯(10)的铰链杆(20)左右两侧末端形成的螺旋槽进行结合固定,且所述螺钉a(18a)的非螺旋形部可在铰链孔(19)中用旋转的方式进行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跷跷板型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跷板a(13a)及跷板b(13b)与支架b(14b)是通过螺钉a(18a)进行组装式结合,所述螺钉a(18a)的螺旋形部贯通支架b(14b)的铰链孔(19)从而达到与跷板a(13a)及跷板b(13b)的铰链杆(20)左右两侧末端形成的螺旋槽进行结合固定,且所述螺钉a(18a)的非螺旋形部可在铰链孔(19)中用旋转的方式进行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跷跷板型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a(14a)及支架b(14b)与所述高度调节器(15)的结合是通过螺钉b(18b)进行组装式结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跷跷板型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攀登架(11)与跷板a(13a)的结合以及所述滑梯(10)与跷板b(13b)的结合是通过螺钉c(18c)进行组装式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炅串,未经姜炅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064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