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洪挡墙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11727.2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3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赵洪喜;张赫然;刘芝言;石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丽国土(北京)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孙辉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墩 帘板卷轴 防洪 挡墙 挡水帘 卷轴驱动 河道 传动连接 防洪工程 环境影响 间隔设置 轴线转动 防洪墙 工程量 板卷 驱动 封闭 缓解 应用 | ||
1.一种防洪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墩(011)、第二墙墩(012)、挡水帘板(02)、帘板卷轴(03)和卷轴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墙墩(011)和所述第二墙墩(012)间隔设置于河道防洪侧,所述帘板卷轴(03)连接于所述第一墙墩(011)和所述第二墙墩(012)的顶部;所述挡水帘板(02)卷绕连接于所述帘板卷轴(03),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墙墩(011)和所述第二墙墩(012)之间;
所述卷轴驱动组件与所述帘板卷轴(03)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帘板卷轴(03)绕所述帘板卷轴(03)的轴线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挡水帘板(02)开启或者封闭所述第一墙墩(011)和所述第二墙墩(012)之间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洪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帘板(02)包括柔性支撑板(021)和两层防渗膜(022),所述柔性支撑板(021)一端连接于所述帘板卷轴(03),并且所述柔性支撑板(021)可卷绕于所述帘板卷轴(03)或者展开形成平面;两层所述防渗膜(022)分别覆盖所述柔性支撑板(021)朝向河道的侧面和背离河道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洪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板(021)包括多块连接板(0211),多块所述连接板(0211)依次分布,相邻两块所述连接板(0211)之间首尾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洪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帘板(0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帘板卷轴(03)连接,所述第二端连接有底梁(023),所述底梁(023)朝向地面的一侧连接有底梁止水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洪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墩(011)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041),所述第二墙墩(012)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槽(042),所述第一导向槽(04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042)相对设置;
所述挡水帘板(02)的两侧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导向槽(04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042),并且所述挡水帘板(02)可在所述第一导向槽(04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042)中沿竖直方向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洪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04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042)中均设置有橡胶止水件,所述橡胶止水件可与所述挡水帘板(02)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洪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止水件包括侧面橡胶条(05);所述第一导向槽(041)中的侧面橡胶条(05)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041)的侧壁,并且位于所述挡水帘板(02)远离河道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向槽(042)中的侧面橡胶条(05)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槽(042)的侧壁,并且位于所述挡水帘板(02)远离河道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洪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041)中的所述侧面橡胶条(05)距所述第一导向槽(041)的相对的侧壁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导向槽(042)中的所述侧面橡胶条(05)距所述第二导向槽(042)的相对的侧壁的距离,均大于所述挡水帘板(02)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洪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驱动组件包括管状电机(06)和传动轮,所述帘板卷轴(03)设置有电机安装腔,所述电机安装腔沿所述帘板卷轴(03)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管状电机(06)设置于所述电机安装腔;所述传动轮连接于所述管状电机(06)的输出轴,并且与所述电机安装腔的内壁传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洪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挡墙还包括控制单元和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的水位检测单元,所述水位检测单元设置于河道中,用于检测所述河道中的水位高度,并将检测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管状电机(06)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可根据所述水位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管状电机(06)启停和转动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丽国土(北京)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美丽国土(北京)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17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斜坡式客运码头
- 下一篇:一种仿生水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