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流互感器用超微晶磁芯的固化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12151.1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4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贺宏伟;王聪;王悦壮;耿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申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2 | 分类号: | H01F41/02;H01F41/00;B05D3/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张建茹 |
地址: | 05236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流 互感 器用 超微晶磁芯 固化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互感器用的超微晶磁芯的固化生产工艺,属于磁性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工艺中以改性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苯乙烯为原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混合胶液并对热处理、浸漆之后的超微晶磁芯进行浸胶,磁芯浸渍完成后置于常温通风状态下进行静置,最后将磁芯置于恒温鼓风干燥箱中恒温加热进行固化。本发明磁芯固化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并且配置好的胶液可长期贮存,不需要反复调配,易于实现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磁性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用超微晶磁芯的固化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超微晶磁芯一般是由非晶薄带绕制后热处理所制得,常用于替代坡莫合金来制作电流互感器。非晶带材在热处理时由于结构驰豫等原因开始脆化,韧性较差,当受到外力时,磁芯易碎,并且软磁性能随之下降,严重的损坏造成互感器精度差,电表计量不准确。目前,为了解决磁芯易碎,避免外力碰撞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相应形状的护盒进行保护,另外一种就是浸漆固化保护处理。传统的磁芯浸漆固化多以环氧树脂为原材料,其收缩应力较大,固化后硬度和强度较大,容易使磁芯受力造成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磁芯热处理后易碎、性能不稳定的难题,提供了一种磁芯固化工艺,该工艺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对磁芯进行固化处理,其力学性能低于环氧树脂,使得固化后的磁芯所受力较小,避免受力引起的性能降低。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流互感器用超微晶磁芯的固化生产工艺,关键点是,所述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改性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稀释剂按照质量比1:(20-60)进行混合并搅拌至均匀,形成混合胶液;
b、将已热处理的超微晶磁芯浸泡至混合胶液中,浸泡时间为25-40s;
c、将浸胶后的超微晶磁芯置于80-100℃条件下进行烘烤,持续时间0.5-2h,最终得到超微晶磁芯成品。
步骤a中,改性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为R-510树脂,采用4号粘度计检测的23℃时的粘度值为130-150Pa.s,120℃条件下凝胶时间为2-6s;稀释剂为苯乙烯。
所述的改性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稀释剂的质量之比为1:35。
步骤c中,将浸胶后的超微晶磁芯在常温下静置2-3h,待超微晶磁芯表面无残余胶液后进行烘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艺中采用改性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和苯乙烯形成的混合胶液对超微晶磁芯进行浸泡,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的混合剂中含有易挥发的丙酮,本发明的混合胶液能够长时间贮存,不需要重复、现场配置,简化了操作步骤;
该工艺过程不存在高温、高压,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并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该工艺降低了聚酯树脂在混合剂中的配比含量,降低了粘稠度,和现有技术中丙酮、铁锚甲乙组101混合剂相比,浸胶后的磁芯不易粘盘,易于批量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用超微晶磁芯的固化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改性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稀释剂按照质量比1:(20-60)进行混合并搅拌至均匀,形成混合胶液;b、将超微晶磁芯浸泡至混合胶液中,浸泡时间为25-40s;c、将浸胶后的超微晶磁芯置于80-100℃条件下进行烘烤,持续时间0.5-2h,最终得到超微晶磁芯成品。改性耐热不饱和聚酯树脂为R-510树脂,浸胶过程采用自动浸胶机来进行,该固化生产工艺的具体操作过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具体实施例,首先要进行超微晶磁芯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申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申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21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