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口服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12274.5 | 申请日: | 2013-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2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龚云;刘逆夫;李伏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04 | 分类号: | A61K36/704;A61K36/71;A61P13/0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冯振宁 |
地址: | 412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尿路感染 中药 组合 口服 液体 制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口服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包含萹蓄、野菊花、石韦、蒲公英、赤芍、夏枯草、桔梗、甘草按一定重量配比配置而成。它可以被制成任何一种常用制剂。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功效,用于湿热下注证,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下尿路感染见上述症状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下尿路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下尿路感染是指膀胱和尿道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病变。又有膀胱炎、尿道炎之称。膀胱炎又分为急性膀胱炎和复发性膀胱炎。下尿路感染几乎全部为继发于泌尿系及泌尿系外的病变,而绝大多数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致,女性发生率是男性的10倍。
临床表现为:(1)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的典型症状有排尿烧灼感或疼痛,尿急和尿频,耻骨区痛,脓尿或血尿。严重血尿多见于女性患者;(2)全身症状主要为发热、乏力。如伴见腰背痛、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表明为有肾脏感染;(3)复发性膀胱炎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膀胱充盈时耻骨上疼痛,排尿后减轻。可有镜下血尿。
目前临床上治疗下尿路感染多选用强力霉素、米诺环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加替沙星、甲砜霉素等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胱胺醇类抗生素进行治疗。但这类药物对人体都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并且容易产生抗药性,疗效并不是很理想。中医认为,下尿路感染属于中医学“淋证”、“淋浊”、等范畴,病因多因房事不洁或感染秽浊之邪,阻滞下焦,蕴结膀胱,化热化火,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肝郁气滞,气血瘀阻而致。病因病机在于湿热,多采用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方法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同时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此病不易产生耐药菌株,且副作用小,既简单又安全。因此研究开发治疗下尿路感染中药制剂前景广阔,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功效,用于湿热下注证,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下尿路感染见上述症状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萹蓄3-30份、野菊花1-20份、石韦3-30份、蒲公英1-20份、赤芍1-20份、夏枯草1-20份、桔梗1-20份、甘草1-20份。
优选的重量份为:萹蓄5-15份、野菊花3-10份、石韦5-15份、蒲公英3-10份、赤芍3-10份、夏枯草3-10份、桔梗3-10份、甘草3-10份。
更优选为:萹蓄8-12份、野菊花5-8份、石韦8-12份、蒲公英5-8份、赤芍4-6份、夏枯草5-8份、桔梗5-8份、甘草4-6份。
最佳优选为:萹蓄10份、野菊花6份、石韦9份、蒲公英6份、赤芍5份、夏枯草6份、桔梗6份、甘草5份。
其中,甘草是指生甘草。
中医认为,下尿路感染的病因病机的中心在于湿热,其主要症状即是明显的湿热之证。应采用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方法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该中药组合物的作用机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22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