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聚多巴胺还原的氮化碳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处理硝基芳香烃类物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15229.5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4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秦蕾;曾光明;赖萃;黄丹莲;符玉葵;张辰;许飘;程敏;周响响;熊炜平;文晓凤;周成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1/26 | 分类号: | B01J31/26;B01J37/16;C02F1/70;C02F101/34;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刘向丹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多巴胺 氮化碳 硝基芳香烃 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 还原 纳米金催化剂 纳米金颗粒 质量比 多巴胺自聚合 表面形成 降解效率 无定型态 载体表面 重复利用 混合液 纳米金 包覆 降解 催化剂 回收 应用 | ||
1.一种利用聚多巴胺还原的氮化碳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处理硝基芳香烃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纳米金催化剂加入到硝基芳香烃类物质和含BH4-的盐的混合液中,进行降解处理;
所述纳米金催化剂包括由多巴胺自聚合在氮化碳表面形成的聚多巴胺-氮化碳载体,以及被该载体上的聚多巴胺还原的纳米金颗粒,所述聚多巴胺呈无定型态包覆片状的氮化碳,所述纳米金颗粒负载于聚多巴胺-氮化碳载体表面,纳米金与聚多巴胺-氮化碳载体的质量比为1~4∶30,聚多巴胺与氮化碳质量比为0.8~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聚多巴胺还原的氮化碳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处理硝基芳香烃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BH4-的盐与硝基芳香烃类物质的摩尔比为100~50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聚多巴胺还原的氮化碳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处理硝基芳香烃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3×10-5mmol硝基芳香烃类物质加入所述纳米金催化剂2~14mg。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聚多巴胺还原的氮化碳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处理硝基芳香烃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BH4-的盐为硼氢化钠,所述硝基芳香烃类物质包括选自对硝基酚、2,4-硝基酚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聚多巴胺还原的氮化碳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处理硝基芳香烃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与聚多巴胺-氮化碳载体的质量比为2~4∶3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利用聚多巴胺还原的氮化碳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处理硝基芳香烃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颗粒平均粒径为8nm~53nm。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利用聚多巴胺还原的氮化碳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处理硝基芳香烃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金催化剂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而成:
将多巴胺加入到氮化碳和pH 8.0~9.0的缓冲溶液的混合液中,使多巴胺发生自聚合,得到聚多巴胺-氮化碳载体;
将上述得到的聚多巴胺-氮化碳载体加入到含有Au3+的溶液中,5℃~40℃下充分搅拌,使Au3+还原为纳米金,得到由聚多巴胺还原的氮化碳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聚多巴胺还原的氮化碳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处理硝基芳香烃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巴胺发生自聚合的反应中,搅拌反应15h~30h。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聚多巴胺还原的氮化碳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处理硝基芳香烃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Au3+的溶液为氯金酸溶液,浓度为0.04g/L~0.16g/L。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聚多巴胺还原的氮化碳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处理硝基芳香烃类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多巴胺-氮化碳载体加入到含有Au3+的溶液中,充分搅拌20h~3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522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