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高压水化固结保持箱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17453.8 | 申请日: | 201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7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沈阳;冯世进;常纪昀;施皓;陈宏信;张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工复合膨润土 水化 水筒 固结 加压系统 水化系统 排水阀 箱装置 正压力 加载 杠杆 实际工作状态 室内土工试验 限位支撑柱 服役状态 活动矩形 力学性能 排水过程 平衡杠杆 岩土工程 支撑格栅 传力轴 加载板 可拆卸 螺纹杆 旋转轴 门形 透水 吸水 施加 测试 轨道 帮助 | ||
1.一种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高压水化固结保持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水化系统、加压系统;
所述框架作为整个装置的基座,用以支撑水化系统、加压系统;
所述水化系统用以放置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试样,并通过所述加压系统向所述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试样施加正向压力,使其进行高压水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高压水化固结保持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框架台面(1)和框架支柱(2),二者焊接成为整个装置的基座;
所述水化系统包括透水筒(3)、透水筒U形侧壁(4)、透水筒可卸封水板(5)、透水筒推出轨道(18)、限位支撑、透水支撑格栅(28)、边角承重块(29)、透水筒底板(30)和排水阀(32);
所述透水筒(3)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敞口的,其四壁上布满透水筒透水孔(31);透水筒U形侧壁(4)固定于框架台面(1)上,作为透水筒(3)的外套筒;透水筒可卸封水板(5)为透水筒U形侧壁(4)封口侧的活动板,其可拆卸地与透水筒U形侧壁(4)固定连接;透水筒推出轨道(18)为固定于框架台面(1)上的轨道;限位支撑用于固定透水筒U形侧壁(4)并限制其侧向变形;透水筒底板(30)安装在透水筒(3)的底部,透水支撑格栅(28)为条带状,其安装于透水筒底板(30)上;边角承重块(29)安装于透水筒底板(30)的边角位置;排水阀(32)安装于透水筒U形侧壁(4)上;
所述加压系统包括加载板(6)、杠杆(7)、传力轴(8)、平衡杠杆(10)、平衡砝码挂杆(11)、平衡砝码(12)、平衡砝码挂斗(13)、“Y”形砝码挂篮挂杆(14)、上“Y”形挂篮梁(15)、“Y”形砝码限位挂杆(16)、砝码(17)、门形加载框(19)、加载螺纹杆(20)、加载螺纹杆固定螺母(21)、砝码挂斗(23)、下“Y”形挂篮梁(24)、加载板受力槽(33)、杠杆支点支架(34)和杠杆旋转轴(35);
所述加载板(6)直接作用于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试样上;杠杆(7)位于框架台面(1)的下部,其两端分别与“Y”形砝码挂篮挂杆(14)和杠杆旋转轴(35)相连;平衡砝码挂杆(11)、平衡砝码(12)和平衡砝码挂斗(13)组成杠杆(7)一端的平衡系统,主要起配重作用;平衡杠杆(10)一端与平衡砝码挂杆(11)连接,另一端与杠杆(7)连接,其通过平衡砝码(12)的配重作用,保证杠杆(7)的力矩平衡,使压力正向作用于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试样上;“Y”形砝码挂篮挂杆(14)上端与杠杆(7)连接,下端连接上“Y”形挂篮梁(15)和下“Y”形挂篮梁(24);上“Y”形挂篮梁(15)和下“Y”形挂篮梁(24)之间通过三根“Y”形砝码限位挂杆(16)连接,使得砝码(17)稳定悬挂于杠杆(7)一侧发挥作用;传力轴(8)连接杠杆(7)和门形加载框(19);门形加载框(19)的下端与传力轴(8)连接,其上部与加载螺纹杆(20)固定,将杠杆(7)上的受力传导至加载螺纹杆(20)上;加载螺纹杆(20)下端插入加载板受力槽(33),将压力均匀分布于加载板(6)上;杠杆支点支架(34)焊接于框架台面(1)上。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高压水化固结保持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支柱(2)共有六根,分部位于框架台面(1)的四角和中部位置。
4.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高压水化固结保持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撑共有六根,分别位于透水筒(3)的四角和中部位置,其内部嵌套透水筒(3),形成双层可排水套筒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745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