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度调控服装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218675.1 申请日: 2018-03-16
公开(公告)号: CN108497576A 公开(公告)日: 2018-09-07
发明(设计)人: 苗苗;鲁虹;程梦琪;钱伯丹;李圆圆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华大学
主分类号: A41D13/005 分类号: A41D13/005;A41D31/00
代理公司: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代理人: 宋缨;钱文斌
地址: 201620 上海市***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服装表面 低区 高区 主观 数值变化 服装本体 温度调控 保温面料 人体运动 自动调控 服装 面料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调控服装,包括服装本体,所述服装本体分为服装表面温度高区和服装表面温度低区、或主观热感觉数值高区和主观热感觉数值低区、或服装表面温度变化高区和服装表面温度变化低区、或主观热感觉数值变化高区和主观热感觉数值变化低区;所述服装表面温度低区、主观热感觉数值低区、服装表面温度变化低区、主观热感觉数值变化低区采用保温面料制成;所述服装表面温度高区、主观热感觉数值高区、服装表面温度变化高区、主观热感觉数值变化高区采用降温面料制成。本发明可根据人体运动前后自身温度变化自动调控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服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温度调控服装。

背景技术

温控服,故名思议,就是一种通过调控服装的温度来保持人体温度平衡的服装。目前现有温控服装的主要为制冷和制热功能分开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发热途径有:相变材料发热、导体半导体发热、自发热、太阳能发热、化学发热等。主要制冷途径有:相变材料制冷、气体制冷、液体制冷、导体或半导体制冷。制冷制热一体的途径主要有:蓄能剂制冷、制热、冷暖空气制冷、制热、金属导体制冷、制热。

已存在的温控服研究中对此有很多的应用,如:相变材料储能服装。此应用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做成相变材料袋置于服装的腰部、背部、腹部来达到保暖的目的,二是通过利用将相变材料用微胶囊包裹置于普通纤维里面,用于包裹相变材料的微胶囊一般由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苯乙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脲醛树脂、明胶、聚乙烯醇等,再将相变调温纤维纺成调温纱线,随后制作成相变织物,最后制成相变服装来进行调温。陆笑、赵连英、何苗苗分别采用粘胶型调温纱线、粘胶型调温纤维和棉纤维混纺纱线、设计制作成T恤、内衣,毛衣等智能调温产品;蔡云蕾、季宋文、高翔、高营等通过研究相变针织物的热、湿性能来探究其与普通针织面料的调温效果的区别。

导体或半导体发热主要的特点是通过电源带动导体或者半导体发热元件进行发热。姚利生、韩光、王阳春、魏同强、高邮市润和制衣有限公司研发了可发热服装,几位学者采用在两层或多层面料里放置电热元件、碳纤维发热片、锗石和硅藻、涂有纳米金属稀土保温涂料的发热器通过电源和温度控制器连接达到发热的目的。上海中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碳素发热服装,此发热服装的发热元件主要为碳素发热片。在服装后片腰脊椎的外侧设置一口袋,口袋中放置经纳米竹碳针织面料缝制包装后的碳素发热片、连接导线、智能聚合物锂电池组。马丽梅发明了一种碳纤维发热服装,该服装前襟和或后襟设有碳纤维发热织物元件,装在侧襟布袋上的电源和温控器分别为碳纤维发热织物原件提供电和控制温度。托马斯·S·格鲁克曼等发明了包括微型发电机的发热服装和装置,该服装包括附着于该服装的微型发电机和至少一个加热元件,该加热元件可与该微型发电机连接进行发热制暖。

通过调查最近几年关于发热服装的发明专利可知,导体或半导体发热服装都是通过电能转化为热能,达到升温的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发热元件材料、安装部位以及电路设计的不同。导体或半导体服装一般有两种制作方法,一是将服装设置成两层结构,将导体或半导体置于面料和里料的夹层处,而是通过导电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制成面料,然后再进行服装设计。

自发热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主要有:2010年,孙蔼敬研制了一种自发热服装以及自发热片、套,自发热服装主要发热材料是自发热涂层,该自发热图层,可以根据需要,涂在服装的膝部,腰部。

太阳能材料应用方面主要有:2011年,宁波普罗帝电脑横机有限公司采用阳光蓄热保温材料碳化锆制成生热碳纤维、远红外物质纤维、芳香阻燃纤维等多种功能性纤维在电脑横机上进行复合化经纬配合及功能组合利用,从而开发新型阳光发热服装内衣及鞋。2016年,Yasuhiro Shimazaki等研究调查在日光照射的情况下,人——服装——环境系统的热传递。其研发的新热模型整合了服装的日光辐射吸收、大气层内的热行为以及服装表面的热传送。系统中的热传输以热行为方程为依据,太阳辐射产生的热源被当做热力资源添加在服装表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86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