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型胶粘剂贮存寿命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20123.4 | 申请日: | 201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6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翟天祺;陈立桐;江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6C60/00 | 分类号: | G16C60/00;G06F30/20;G06F119/02;G06F119/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10085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胶粘剂 贮存 寿命 确定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型胶粘剂贮存寿命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改进阿伦尼乌斯模型,建立树脂型胶粘剂加速寿命的对数和温度的倒数的二次关系,从而得到树脂型胶粘剂的加速寿命和温度的关系,求得其在正常的贮存温度下实际贮存寿命,该方法对于寿命和温度的拟合优度更高,得到的环氧树脂胶粘剂贮存寿命也更加准确;本发明拓展温度和加速寿命的非线性关系,利用改进的模型进行数据拟合,解决了传统阿伦尼乌斯无法复现温度高次项和寿命之间的关系问题,减小了寿命估算误差;本发明在不同温度时更新计算,相对于现有的方法,本发明不仅适用于树脂型胶粘剂在低温的寿命预估,同样适用于高温寿命预估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型胶粘剂贮存寿命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热固性树脂胶粘剂贮存寿命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属于树脂胶粘剂贮存寿命和加速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树脂型胶粘剂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热固性树脂型胶粘剂(例如环氧树脂胶粘剂),早期使用天然产物作为胶粘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航天工业的发展及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合成胶粘剂渐渐在结构连接、设备修复及密封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树脂型胶粘剂作为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胶粘剂,其有关性能考核广泛而深入,以保证航空、航天器的可靠性。其中研究之一就是考核胶粘剂热老化性能。
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长以及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物理力学等性能逐渐下降,最后失去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老化。高分子材料老化的化学过程和微观结构变化是十分复杂的, 包括分子链的裂解、交联侧基的变化等。老化过程的主要反应历程,包括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反应。影响高分子材料老化有材料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通常来讲环氧树脂粘接剂的寿命包括仓库贮存寿命、使用寿命以及正在使用的环氧树脂粘接剂的剩余寿命。环氧树脂粘接剂在规定的存放条件下,其性能仍能达到所规定标准的最长贮存年限称为贮存寿命;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环氧树脂粘接剂所能保持性能要求的工作年限称之为使用寿命;剩余寿命则是针对使用一定时间后的环氧树脂粘接剂来讲的,它是指工作一定时间后的环氧树脂粘接剂仍能达到性能要求的年限。
在环氧树脂粘接剂使用一定年限后,原来优良的性能降低到维持最低密封标准的临界值以下时,称之为失效,也即寿命终止。
确定寿命的方法是在实验室开展加速老化试验。其原理是根据环氧树脂材料老化的性能变化规律,在不同温度或其它条件下模拟老化环境进行加速老化试验,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和性能参数与时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外推出需要求出的寿命。开展此种寿命预测有一个前提,即加速老化试验温度下和贮存或使用温度下环氧树脂材料的老化机理必须相同。
采用阿伦尼乌斯模型建立加速寿命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看到加速寿命的对数和温度的倒数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但是在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加速寿命试验数据中,可以看到加速寿命的对数和温度的倒数并不是简单的二次关系,所以传统的阿伦尼乌斯模型不能很好的建立环氧树脂胶粘剂加速寿命和温度的联系,从而不能准确得到环氧树脂胶粘剂的贮存寿命。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改进的模型来建立环氧树脂加速寿命和温度的关系,以准确的得到环氧树脂胶粘剂的贮存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树脂型胶粘剂贮存寿命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阿伦尼乌斯模型,建立树脂型胶粘剂加速寿命的对数和温度的倒数的二次关系,从而得到树脂型胶粘剂的加速寿命和温度的关系,求得其在正常的贮存温度下实际贮存寿命,该方法对于寿命和温度的拟合优度更高,得到的环氧树脂胶粘剂贮存寿命也更加准确。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型胶粘剂贮存寿命的确定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树脂型胶粘剂贮存寿命的确定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01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