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钙镁油藏用复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23454.3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5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东;李小洋;陈照军;杜辉;刘召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钙镁 油藏 复合 表面活性剂 体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高钙镁油藏的复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复配体系,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数配比的组分组成:磺酸基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为0.010~0.30%、月桂酸二乙醇胺为0.020~0.60%、地层水为99.00~99.95%,即得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所制备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能够在地层水矿化度较高的油藏条件下使油/水界面张力小于10‑3 mN/m,具有优异的驱油性能,且稳定性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尤其是一种高钙镁油藏用复合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
背景技术
石油开采到后期,稳产难度大,开发形势严峻。目前的水驱条件下,采收率只有35~45%,大部分原油仍停留在地层难以开采出来。表面活性剂驱作为一种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式,一直是国内外三次采油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油田广泛使用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筛选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时,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能够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2mN/m。
目前用作三次采油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有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驱油很难达到理想采油率,而且受到油藏条件的限制,所以现在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大多数采用复配体系。将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后能提高表面活性剂的采油效率,且能提高单一表面活性剂耐油藏温度、地层水矿化度、钙镁离子浓度等性能。
中国发明专利201210325051.2公开了一种表面活性剂组合物,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其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季铵盐或季胺碱中的至少一种,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二乙醇胺聚氧乙烯/丙烯醚羧酸盐或二乙醇胺聚氧乙烯/丙烯醚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该组合物具有界面活性高、洗油能力强、体系简单,不会对地层和油井带来伤害的优点;但该发明公开的表面活性剂合成方法复杂、工艺成本高、且需和聚合物复合使用、在高钙镁油藏中的性能较差。中国发明专利200810023518.1公开了一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的合成及用于三次采油驱油剂的复配方法,制备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驱油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高矿化度和高钙镁离子油藏的原油采收率。但该发明所公开的驱油剂体系用量较高,驱油成本过高,且在具有较高钙镁离子含量的条件下不具备良好的油/水界面张力。中国发明专利201510683376公开了高矿化度油藏驱油用复合型表面活性剂组合物,由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该组合物在高矿化度油藏条件下能达到超低油水界面张力,但该发明公开的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岩石上的吸附量大,且驱油成本较高。尽管有关表面活性驱的研究已有众多报道,但现有表面活性驱技术仅适用于原油粘度小于120 mPa·s的油藏,对于地层原油粘度高于120mPa·s,地层水钙镁离子含量超过1500 mg/L,矿化度高于20000 mg/L的油藏尚无适用的表面活性驱油剂,因此需要进行专门研制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耐温耐盐地藏水能力不强的现实情况,提供一种适合高矿化度油藏的耐温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耐温耐盐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其特征在于制备该驱油体系的原料和各组分质量百分数如下:磺酸基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010~0.30%,月桂酸二乙醇酰胺质量分数为0.020~0.60%,地层水质量分数为99.00~99.95%,各组分质量分数之和为100%;上述所述的磺酸基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具有如下特征:
式中M为金属钠离子,或为钾离子,或为锂离子;n为12;磺酸基在2,2’位,或为3,3’位,或为2,3’位,或为3,2’位;上述所述的月桂酸二乙醇酰胺为1:1型月桂酸二乙醇酰胺,或为1.5:1型月桂酸二乙醇酰胺;上述所述的地层水是油田地层水,或是模拟地层水,其钙镁离子含量为2000mg/L,总矿化度为20000~100000mg/L。
上述耐温耐盐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其制备方法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34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聚酸解堵体系
- 下一篇:一种多元醇增效的低碳烃压裂液胶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