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柑桔潜叶蛾多重集成防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23638.X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0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杨东升;陈庆东;陈松;刘月悦;李超;杨力;蒋梦侠;米文龙;刘浩鹏;蒋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17/00;A01C21/00;A01N25/34;A01N43/56;A01N43/32;A01N51/00;A01N57/14;A01N43/90;A01N43/40;A01P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新致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77 | 代理人: | 谭德兵 |
地址: | 610066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柑桔 潜叶蛾 多重 集成 防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柑桔潜叶蛾多重集成防治方法,本方法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通过合理科学的施肥,让夏稍和秋稍抽发整齐。在夏梢或秋梢抽发整齐至1‑2厘米时,使用三种方案混合使用进行防治,可选用30%唑虫酰胺500倍液+杀虫环500倍液+纳米网构农药控失剂1500倍液,或施用呋虫胺500倍液+丙溴磷500倍液+纳米网构控农药失剂1500倍液,或施用20%甲维·吡丙醚500倍液+纳米网构农药控失剂1500倍液,在柑桔园内悬挂性诱剂进行油刹潜叶蛾,进行在本方法中的药剂的剂性应避免乳油和粉剂,避免药害产生,药剂喷雾时要均匀周到,特别是嫩稍,打到叶片滴水为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虫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柑桔潜叶蛾多重集成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柑橘潜叶蛾昆虫名,属鳞翅目,潜叶潜蛾科(Phyllocnistis citrella),在世界各大洲和我国柑橘产区均有分布。在我国,江西,江苏、福建、浙江、海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贵州、四川、重庆、上海、云南等地区柑橘园区均可发生。危害柑橘、金橘、柠檬、二月兰、构橘、四季橘、冰糖橙等植物。是一种严重的柑橘害虫。潜叶蛾幼虫为害幼芽嫩叶,个别情况会危害果实。幼虫钻入叶片表皮之下取食叶肉组织,造成蜿蜒的虫道,并在中间留下粪线。因此有鬼画符、绘图虫的俗称。被害叶片卷缩,可称为柑橘全爪螨(红蜘蛛)、卷叶蛾等害虫的越冬场所;造成被害叶片光合效率低,易于脱落,并且有可能诱发溃疡病等侵染性病害。每年发生9~15代,世代重叠,以蛹和幼虫在被害叶上越冬。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开始危害,7-9月是发生盛期,危害也严重。10月份以后发生最减少。完成一代需20天左右。成虫大多在清晨羽化,白天栖息在叶背及杂草中,夜晚活动,趋光性强。交尾后于第二至第三天傍晚产卵,卵多产在嫩叶背面中脉附近,每叶可产数粒。每头雌虫可产卵40-90粒,平均60粒左右。幼虫孵化后,即由卵底面潜入叶表皮下,在内取食叶肉,边食边前进,逐渐形成弯曲虫道。成熟时,大多蛀至叶缘处,虫体在其中吐丝结薄茧化蛹,常造成叶片边缘卷起。苗木和幼龄树,由于抽梢多而不整齐,适合成虫产卵和幼虫危害,常比成年树受害严重。
目前采用的防治时期一般是选择成虫羽化期和低龄幼虫期,防治成虫可在傍晚进行;防治幼虫,宜在晴天午后用药。可喷施10%二氯苯醚菊酯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倍液,或25%杀虫双水剂500倍液,或25%两维因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5%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现有防治方法的弊端在于防治都是从虫害发生以后在虫害的不同生长期进行防治,无法起到提前防治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柑桔潜叶蛾多重集成防治方法,可用于柑桔潜叶蛾的提前防治。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柑桔潜叶蛾多重集成防治方法,包括以下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在虫害产生时采用以虫治虫的方法引进潜叶蛾天敌;
(2)物理防治;在柑桔种植区布置潜叶蛾性诱剂进行诱杀;
(3)农业防治;控制柑桔的种植密度每亩100株,对柑桔根系进行合理的施肥管理控制柑桔抽梢整齐,根据柑桔抽梢快慢的不同区域所对应的根系分别施加不同量的氮肥,使其抽梢整齐;
(4)化学防治;在夏梢或秋梢抽发整齐至1-2厘米时,使用三种方案混合使用进行防治:
方案A:30%唑虫酰胺500倍液+杀虫环500倍液+纳米网构农药控失剂1500倍液;
方案B:呋虫胺500倍液+丙溴磷500倍液+纳米网构农药控失剂1500倍液;
方案C:20%甲维·吡丙醚500倍液+纳米网构农药控失剂1500倍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36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轻腮扁叶蜂危害的调控方法
- 下一篇:剑毛帕厉螨在防治植物线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