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型纵筋环件模内径向挤压成形工艺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24264.3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0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钱东升;吴元博;邓加东;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15/02 | 分类号: | B21D15/02;B21C23/00;B21C25/02 |
代理公司: | 42102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万荣;汪玮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筋 径向挤压 环件 工艺步骤 工艺设计 挤压成形 环件内表面 材料消耗 产品性能 零件制造 目标环件 生产效率 塑性变形 凸模形状 稳定成形 制造成本 成形 环坯 套模 凸模 金属 能源 制造 | ||
1.一种I型纵筋环件模内径向挤压成形工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坯料尺寸确定:坯料外径D1与目标锻件的外径D0相同即D1=D0,坯料轴向高度等于目标锻件的纵筋高度,即H1=H0,由体积不变定律计算出坯料内径d1为:
S2)套模尺寸确定:根据目标锻件确定,套模内径dt与目标锻件外径D0相等,套模轴向高度Bt与目标锻件轴向高度B0相等,套模外径可根据套模材料和设备吨位进行强度设计来确定;
S3)第一次挤压成形:坯料通过模内轧环或机加工得到环坯,将环坯安装在套模内,第一凸模由动力源驱动,沿径向挤压环坯,使环坯内表面金属向第一凸模两侧堆积,进给量由目标锻件与环坯内径差值求得,完成第一次挤压后,第一凸模沿轴向退回初始位置,动力源驱动套模及环坯沿周向转动固定角度θ,n为成形环件的纵筋条数,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压完一圈,最终实现环件内壁金属的分流,使之堆积在需要成形纵筋的位置;
S4)第二次挤压成形:将第一凸模取出,换上中部带有凹槽的第二凸模,套模及环坯旋转固定角度θ/2,使第二凸模的凹槽刚好对准环坯内表面堆积形成的纵筋位置,第二凸模沿径向挤压环坯后脱模,套模驱动环坯旋转固定角度θ至下一处纵筋位置,第二凸模再沿径向挤压,直至将整个环坯的n条纵筋挤压完毕;
S5)第三次挤压成形:将第二凸模取出,换上中部带有凹槽的第三凸模,第三凸模的凹槽刚好对准环坯内表面的纵筋位置,第三凸模沿径向挤压环坯后脱模,套模驱动环坯旋转固定角度θ至下一处纵筋位置,第三凸模再沿径向挤压,直至将整个环坯的n条纵筋挤压完毕;
S6)第四次挤压成形:将第三凸模取出,换上中部带有凹槽的第四凸模,第四凸模的凹槽刚好对准环坯内表面的纵筋位置,第四凸模沿径向挤压环坯后脱模,套模驱动环坯旋转固定角度θ至下一处纵筋位置,第四凸模再沿径向挤压,直至将整个环坯的n条纵筋挤压完毕,得到完整的I型纵筋环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型纵筋环件模内径向挤压成形工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模为一侧端面为外凸结构的块体,第一凸模工作面轴向高度Bj等于目标锻件高度B0,凸台面半径Rj等于目标锻件薄壁处内半径r,宽度Hj小于两根纵筋间距ΔI,宽度Hj=ΔI-Hi,第一凸模上下端带侧壁,侧壁径向高度等于凸模高度加套模厚度,周向宽度与凸模相等,在挤压时,侧壁限制金属沿轴向流动,利于金属向挤压第一凸模两边堆积成形表面纵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I型纵筋环件模内径向挤压成形工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模外形结构尺寸与第一凸模相同,第二凸模工作面中部带有第一凹槽,使堆积形成的纵筋向第一凹槽聚集,第一凹槽形状为T形,第一凹槽上端部分宽度约为L2=0.6L0,L0为目标锻件纵筋上端厚壁部分宽度,第二凸模上下端带侧壁,侧壁径向高度等于凸模高度加套模厚度,周向宽度与凸模相等,在挤压时,侧壁限制金属沿轴向流动,向第一凹槽汇集成表面纵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I型纵筋环件模内径向挤压成形工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模外形结构尺寸与第一凸模相同,工作面中部带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形状为T形,腹板高度比第一凹槽大,上端厚壁部分宽度等于目标锻件纵筋上端厚壁部分宽度L3=L0,腹板高度略高于目标锻件纵筋高度H3=1.1~1.3H0,腹板宽度等于目标锻件腹板厚度t3=t0,第三凸模上下端带侧壁,侧壁径向高度等于凸模高度加套模厚度,周向宽度与凸模相等,在挤压时,侧壁限制金属沿轴向流动,向第二凹槽汇集成表面纵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I型纵筋环件模内径向挤压成形工艺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凸模外形结构尺寸与第一凸模相同,工作面中部带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形状为I型,与目标锻件的纵筋结构尺寸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426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波纹板模压起弧机
- 下一篇:圆形端口的折边机构及对圆形端口进行折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