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床医学用血浆采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24707.9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3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祥;韦邦国;张书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伟祥 |
主分类号: | A61B5/153 | 分类号: | A61B5/153;A61B9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浆采集 血浆 存储箱 利器 采集 针头 防尘结构 分类存储 临床医学 采血 临床医学领域 血液 收纳 存储检测 存储结构 分类存放 分类结构 血液存储 照明结构 支撑结构 采血管 放置槽 压脉带 滑动 通孔 扎紧 肢体 病床 存储 分类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临床医学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临床医学用血浆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血浆存储箱推至病床边;将血浆采集管的一端与血浆存储箱连接,将血浆采集管的另一端与采集针头相连接;利用压脉带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扎紧,然后利用采集针头采集患者的血液;血液沿着采集针头、血浆采集管进入血浆存储箱中;血浆存储箱包括用于存储检测仪器的防尘结构,与防尘结构滑动的支撑结构;分类存放采血管的血液存储结构;收纳分类利器的利器分类结构、通孔和利器存储结构;便于采血的照明结构与放置槽。本发明便于存储大小不同的检测仪器,便于对不同的患者的血浆进行分类存储,便于对采血用的针头等利器进行分类存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医学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临床医学用血浆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医疗环境得到了改善,临床血浆检测可分为血浆一般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测、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可以检测出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持征,通过血浆采集设备提取患者血液,有利于及时掌握患者身体状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其医疗质量。
然而在临床检测时多采用采血针配合真空采血瓶对患者进行采血,在采血后不方便分类存储,不利于批量的检测,安全性能低,在使用结束后不方便对采血的利器及时分类处理,且不方便携带其他检测设备,不利于后期的检测。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临床医学用血浆采集方法,其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临床医学用血浆采集方法,支撑结构的使用便于移动装置,使操作更加灵活,防尘结构的设置便于存储大小不同的检测仪器,便于临床检测。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临床医学用血浆采集方法,血液存储结构的设置便于对不同的患者的血浆进行分类存储,同时便于查找不同科室的患者的血浆,便于批量的采集血浆,大大提高了血浆采集效率。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临床医学用血浆采集方法,利器分类结构与利器存储结构的设置便于对采血用的针头等利器进行分类存储,避免了二次处理,同时提高了采血的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临床医学用血浆采集方法,支撑结构的使用便于移动装置,使操作更加灵活,防尘结构的设置便于存储大小不同的检测仪器,便于临床检测,血液存储结构的设置便于对不同的患者的血浆进行分类存储,同时便于查找不同科室的患者的血浆,便于批量的采集血浆,大大提高了血浆采集效率,利器分类结构与利器存储结构的设置便于对采血用的针头等利器进行分类存储,避免了二次处理,同时提高了采血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临床医学用血浆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血浆存储箱推至病床边;
步骤二,将血浆采集管的一端与步骤一中的血浆存储箱连接,将血浆采集管的另一端与采集针头相连接;
步骤三,利用压脉带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扎紧,然后利用步骤二中的采集针头采集患者的血液;血液沿着采集针头、血浆采集管进入血浆存储箱中;
步骤四,步骤三完成之后,血浆采集完成;
重复上述步骤一至四实现多个病人血浆的采集;
上述步骤一至三中的血浆存储箱包括防尘结构、血液存储结构、放置槽、照明结构、利器分类结构、通孔、密封结构、利器存储结构、蓄电池和支撑结构;所述防尘结构与所述支撑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上设有多个所述血液存储结构;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利器存储结构设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同一面,且所述利器存储结构与所述支撑结构卡合;所述利器分类结构与所述通孔设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同一面,且所述利器分类结构与所述利器存储结构导通,且所述利器分类结构的一端的所述支撑结构上设有所述密封结构;所述照明结构设于所述支撑结构,且所述放置槽设于所述支撑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伟祥,未经吴伟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47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