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破壁三七粉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25072.4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0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黄钢;杨浩;黄辰;孔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健康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258 | 分类号: | A61K36/258;A61K9/48;A61K47/40;A61P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31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七粉 破壁 胶囊 制备 过滤液 提取物 过筛 高速气流粉碎机 逆流提取设备 内容物质量 人体吸收率 低温冷冻 多孔材料 辐照消毒 干燥保存 逆流提取 去离子水 环糊精 破壁机 破壁率 鲜三七 提纯 乙醇 净选 粒径 破碎 送入 浓缩 健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破壁三七粉胶囊及其制备方法,(1)将鲜三七辐照消毒净选后干燥,置于高速气流粉碎机破碎,过筛,取过筛后粒径为900‑1000目的纳米三七粉干燥保存待用;(2)取步骤(1)所得纳米三七粉加入逆流提取设备中,加入环糊精等多孔材料,加去离子水进行逆流提取,得到提取过滤液,将过滤液冷冻干燥、浓缩后送入低温冷冻破壁机中,最终得到纳米破壁三七粉提取物;(3)采用乙醇和水的溶液二次提纯,同时加入辅料;(4)按纳米破壁三七粉胶囊的内容物质量组成取步骤(1)所得纳米三七粉9‑15份和步骤(2)所得纳米破壁三七粉提取物10~20份混合均匀后制备纳米破壁三七粉胶囊。本发明技术纳米破壁三七粉破壁率高、于人体吸收率高,利于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破壁三七粉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三七粉”别名田七粉,金不换。是植物三七的根茎制品,是用三七主根打成的粉,三七已有600年以上的药用历史,其根、茎、叶、花均可入药,是复方丹参滴丸、云南白药、片仔癀、复方三七口服液等常见中药制剂的主要成分之一,目前以三七为配方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录》的制剂达20余种。产自于云南文山,有称北人参,南三七。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一直以来,三七都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药材。三七粉的成分和三七主根一样,富含三七皂苷、三七多糖、三七素、黄酮有效成分,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滋补强壮、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三七粉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瘀血、胃出血、尿血等各种内、外出血症;扩张血管,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预防和治疗高血脂、胆固醇增高、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肝纤维化等肝病以及失血、产后、久病等原因导致的体虚症。
由于鲜三七有一层极难被人体胃酸消化的几丁质构成的外壁,只有打开这层外壁,其有效成分才能最大限度地被人体吸收。鲜三七具有坚韧的外壁,未破壁三七粉不易被人体吸收,不能有效发挥,利用率低,大量活性成分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破壁率高的纳米破壁三七粉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纳米破壁三七粉胶囊,该胶囊的内容物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成:
纳米三七粉: 9~15份;
纳米破壁三七粉提取物 10~20份;
辅料: 70~80份。
在本发明胶囊的内容物中含有纳米三七粉和纳米破壁三七粉提取物两种物质,之所以保留纳米三七粉,是为了保证服药后前段时间的疗效,而纳米破壁三七粉提取物被辅料包覆,保证药物缓慢释放的长期疗效,因此本发明的胶囊的疗效时间长;另外,辅料可以形成空腔,吸收大量的纳米三七粉,从而稳定纳米三七粉。
所述的纳米破壁三七粉提取物为三七粉的水和醇提取物。
所述的辅料为环糊精和药用高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
所述的环糊精为多孔化合物,包括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羟乙基-β-环糊精或磺丁基-β-环糊精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上述种类的环糊精均有多孔特性,有利于吸附纳米三七粉;
所述的药用高分子化合物包括淀粉、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壳聚糖、聚乙烯比咯烷酮或甲壳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上述药用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分散和成药的作用。
所述纳米三七粉的900~1000目。
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纳米破壁三七粉胶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健康医学院,未经上海健康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50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