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排气系统多路径振动传递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26684.5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3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胡涵;雷博;米永振;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响应信号 参考点 实际工况 振源 汽车排气系统 函数矩阵 试验工况 振动传递 传递率 多路径 贡献量 信号处理步骤 传递路径 计算步骤 目标分析 实际工程 数据包含 信号获取 分析 试验 测量 应用 | ||
1.一种汽车排气系统多路径振动传递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试验工况信号处理步骤:根据试验工况下测得的振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与目标分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计算获得传递率函数矩阵;
实际工况信号获取步骤:测量获取实际工况数据,所述实际工况数据包含振源参考点实际响应信号;
贡献量占比计算步骤:根据传递率函数矩阵与振源参考点实际响应信号,计算获得传递路径贡献量占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排气系统多路径振动传递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工况信号处理步骤包含以下步骤:
参考点设置步骤:选取汽车的动力总成各悬置上方位置作为振源参考点,选取排气管附近位置为目标分析参考点;
试验工况信号获取步骤:所述试验工况包含多个运行工况,测量每种运行工况下的振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与目标分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
传递率函数矩阵建立步骤:根据振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与目标分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建立并求解运行工况传递路径方程,获得传递率函数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排气系统多路径振动传递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工况信号获取步骤中,对振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与目标分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
实际工况信号获取步骤中,对实际工况数据进行傅立叶变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排气系统多路径振动传递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工况信号获取步骤中,运行工况的种类数大于等于振源参考点数量;
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振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与目标分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排气系统多路径振动传递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递率函数矩阵建立步骤包含以下步骤:
运行工况传递路径方程构建步骤:构建每个频率点下的运行工况传递路径方程:
Y=XT
式中:Y为截断前的目标分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矩阵;X为截断前的振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矩阵;T为截断前的传递率函数矩阵;
y为目标分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op为运行工况;l为目标分析参考点数目;s为工况总数;yl(ops)为第s种运行工况下、第l个目标分析参考点的目标分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
x为振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n为振源参考点个数;xn(ops)为第s种运行工况下、第n个振源参考点的振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
t为传递率;tnl为第n个振源分析参考点对第l个目标分析参考点的传递率;
运行工况传递路径方程求解步骤:对X进行奇异值分解:
X=UΛ-1VT
式中:U为第一正交列向量,U为酉矩阵;U=[u1,u2,...,us],u为正交列向量元素,us为第s个正交列向量元素;U∈Rs×s,Rs×s表示s×s阶实矩阵集;
Λ为第一奇异值矩阵,Λ=diag[σ1,σ2,...,σn];diag为对角矩阵标志;σ为奇异值;σn为第n个奇异值;σ1≥σ2≥,...,≥σr≥σr+1=,...,=σn,r为矩阵Λ的秩;Λ∈Rs×n,Rs×n表示s×n阶实矩阵集,s≥n;
V为第一正交行向量,V为酉矩阵;V=[v1,v2,...,vn],v为正交行向量元素,vn为第n个正交列向量元素;V∈Rn×n,Rn×n表示n×n阶实矩阵集;
截断处理步骤:按以下公式计算前j个奇异值σ1~σj的累计贡献率:
取累计贡献率为设定值对Λ进行截断,并删去多余的行,得到第二奇异值矩阵删去U中对应的列得到第二正交列向量
截断后传递率函数矩阵计算步骤:按以下公式计算获得截断后的传递率函数矩阵
式中:为经过截断处理后的振源参考点试验响应信号矩阵;
为的伪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668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