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聚丙烯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27583.X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4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罗忠富;雷亮;苏娟霞;孙刚;谢正瑞;李振华;卢朝亮;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08;C08L87/00;C08K3/34;C08K3/04;C08K5/134;C08K5/526;C08K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宋静娜;郝传鑫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聚丙烯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静电聚丙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聚丙烯树脂40~80份和抗静电剂1~8份;所述抗静电剂为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本发明所述抗静电聚丙烯组合物通过添加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为抗静电剂,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末端含有大量的氨基,氨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导电,从而降低表面电阻率,消除静电,其抗静电作用;所述抗静电聚丙烯组合物具有优异的长期抗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所述抗静电聚丙烯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汽车内外饰件,提高抗静电性能,降低吸尘程度,保持制件洁净和美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抗静电聚丙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聚丙烯(PP)是一种半结晶性聚合物,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化学品性及易成型性,被广泛用于汽车、家电和建筑等行业。聚丙烯由于分子极性小,吸水性差,具有很强的电绝缘性(表面电阻率高达1016Ω·m),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因摩擦、剥离或感应过程会使塑料表面产生及积累静电,从而产生静电危害,如吸尘、放电、击穿,甚至燃烧或爆炸。静电还会导致包装袋内的物料无法全部倒出,会吸附在包装袋内壁。因此,抗静电聚丙烯材料已成为聚丙烯塑料改性领域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提高聚丙烯材料的抗静电性能,很多专利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聚丙烯材料的抗静电问题。CN105820494A采用乙氧基胺、离子液体、脂肪酸盐、硬酯酸单甘油酯和硬脂酸二乙醇酰胺为小分子型抗静电剂,制得了抗静电PP材料。CN102070824A采用含聚醚的嵌段共聚物抗静电剂、金属盐离聚物抗静电剂、季铵盐型抗静电剂、磺酸型抗静电剂制得了抗静电PP材料。CN106750593A采用石墨烯、碳纳米管和纳米导电炭黑,利用其导电性能,制得永久型抗静电聚丙烯材料。
然而小分子抗静电剂和金属盐类抗静电剂迁移到聚丙烯材料表面吸水起到抗静电的作用,但这类抗静电剂受环境影响大,易脱落从而使得抗静电效果消失。黑色的导电无机材料虽然能得到永久型抗静电,但是其添加量高,影响材料力学性能和颜色范围。因此,本领域尚需开发一种制备简单且长期抗静电性能优异的聚丙烯材料,用于汽车内外饰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抗静电聚丙烯组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静电聚丙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聚丙烯树脂40~80份和抗静电剂1~8份;所述抗静电剂为超支化聚乙烯亚胺。
本发明采用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为抗静电剂,在聚丙烯材料成型过程中,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会在材料表面富集,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末端含有大量的氨基,氨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导电,从而消除静电,且抗静电性能长久,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所述聚丙烯树脂为共聚聚丙烯树脂或均聚聚丙烯树脂;所述聚丙烯树脂在230℃,2.16Kg负荷下,其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1~100g/10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抗静电聚丙烯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支化度为0.3~0.8。
当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支化度太低时,聚丙烯材料的抗静电效果不长久,当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支化度太高时,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与聚丙烯的相容性差,使得聚丙烯材料力学性能降低。当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支化度为0.3~0.8时,聚丙烯材料具有较佳的抗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
作为本发明所述抗静电聚丙烯组合物的更优选实施方式,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支化度为0.5~0.7。
当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支化度为0.5~0.7时,聚丙烯材料的抗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更佳。
作为本发明所述抗静电聚丙烯组合物的最优选实施方式,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支化度为0.6。
当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支化度为0.6时,聚丙烯材料的抗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75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