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1173.2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4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小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9/20 | 分类号: | A23L2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稠剂 制备 羟甲基纤维素钠 单硬脂酸甘油 蔗糖脂肪酸酯 制备技术领域 硅烷偶联剂 三聚磷酸钠 微晶纤维素 碳酸钙 补强助剂 焦磷酸钠 聚乙二醇 柠檬酸钠 脂肪酸酯 制备改性 制备基料 黏度 黏性 改性料 瓜尔胶 黄原胶 结冷胶 卡拉胶 木薯粉 果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增稠剂制备技术领域。所述的增稠剂,包括以下原料:羟甲基纤维素钠、蔗糖脂肪酸酯、瓜尔胶、三聚磷酸钠、单硬脂酸甘油脂肪酸酯、微晶纤维素、卡拉胶、黄原胶、碳酸钙、果胶、柠檬酸钠、焦磷酸钠、结冷胶、木薯粉、黏度补强助剂、硅烷偶联剂KH‑570、聚乙二醇;所述的增稠剂是经过制备基料,制备改性料,然后将基料和改性料混合后制得。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增稠剂具有优异的黏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增稠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增稠剂主要有无机增稠剂、纤维素类、聚丙烯酸酯和缔合型聚氨酯增稠剂四类,多种类型增稠剂的复合已经成为增稠剂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一种复配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5661481A)”公开了一种复配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复配增稠剂包括有以下重量比的组分:羟甲基纤维素钠65-85份、蔗糖脂肪酸酯10-20份、瓜尔胶8-15份、三聚磷酸钠8-15份、单硬脂酸甘油脂肪酸酯3-8份、微晶纤维素5-10份、卡拉胶5-10份、黄原胶5-10份、碳酸钙5-10份、果胶8-15份、柠檬酸钠5-10份、焦磷酸钠5-15份、结冷胶3-10份。本发明具有透明度好、粘稠高、保水性能好、抗剪切等优点。但是该增稠剂的粘稠度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在中国专利申请文献“一种复配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5661481A)”公开的增稠剂的基础上,如何优化组分、用量、方法等,提高增稠剂粘稠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稠剂,包括以下原料:羟甲基纤维素钠、蔗糖脂肪酸酯、瓜尔胶、三聚磷酸钠、单硬脂酸甘油脂肪酸酯、微晶纤维素、卡拉胶、黄原胶、碳酸钙、果胶、柠檬酸钠、焦磷酸钠、结冷胶、木薯粉、黏度补强助剂、硅烷偶联剂KH-570、聚乙二醇;
所述黏度补强助剂,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米糠蜡4-8份、棕榈蜡2-5份、玉米淀粉3-6份、去离子水5-15份、质量分数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2-5份、质量分数为3-5%的环氧氯丙烷4-8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4份、三乙醇胺3-6份、过硫酸钾1-4份、过硫酸铵3-6份、邻苯基苯酚1-5份、甲基丙烯酸羟丙酯3-6份;
所述木薯粉、黏度补强助剂、硅烷偶联剂KH-570、聚乙二醇的重量比为(8-12):(15-25):(1-3):(4-6)。
进一步的,所述木薯粉、黏度补强助剂、硅烷偶联剂KH-570、聚乙二醇的重量比为9.6:23.2:2.4:5.7。
进一步的,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羟甲基纤维素钠65-85份、蔗糖脂肪酸酯10-20份、瓜尔胶8-15份、三聚磷酸钠8-15份、单硬脂酸甘油脂肪酸酯3-8份、微晶纤维素5-10份、卡拉胶5-10份、黄原胶5-10份、碳酸钙5-10份、果胶8-15份、柠檬酸钠5-10份、焦磷酸钠5-15份、结冷胶3-10份、木薯粉8-12份、黏度补强助剂15-25份、硅烷偶联剂KH-5701-3份、聚乙二醇4-6份。
进一步的,所述黏度补强助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将米糠蜡、棕榈蜡、玉米淀粉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5%的环氧氯丙烷混合均匀,升温至80-100℃,保温1-3h,然后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三乙醇胺混合均匀,升温至90-110℃,保温1-3h,然后降温至60-70℃,然后加入过硫酸钾、过硫酸铵、邻苯基苯酚和甲基丙烯酸羟丙酯混合均匀,升温至80-90℃,保温0.5-1.5h,降温至30-40℃,冷却至室温得到黏度补强助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小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小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11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胶质乳化剂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增稠梅花冻及其制备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