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倾角极薄煤层矸石自溜回填采空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1390.1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76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施富强;王东升;杨百顺;唐小山;吴强;凌志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E21C41/1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刘袁君;代述波 |
地址: | 610045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矸石 回填 溜槽 矸石溜槽 采空区 煤炭 极薄煤层 控制挡板 大倾角 单体液压支柱 采空区充填 炮采工艺 应用性 长壁 分采 落煤 装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倾角极薄煤层矸石自溜回填采空区方法,属于采空区充填领域,通过布置于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之间的与煤炭溜槽相连接的矸石溜槽实现矸石自溜回填采空区的方法;工作面沿走向长壁后退式布置,对煤、矸进行分采分运,采用传统炮采工艺进行落煤(矸)、装煤(矸),溜煤时,关闭煤炭溜槽与矸石溜槽连接处的控制挡板,使煤炭沿煤炭溜槽自溜,回填矸石时,打开煤炭溜槽与矸石溜槽连接处的控制挡板,即可实现矸石沿煤炭溜槽到矸石溜槽向采空区自溜回填。本方法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了矸石引起的环境污染,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空区充填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大倾角极薄煤层矸石自溜回填采空区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云、贵、川等南部矿区多以开采薄煤层、极薄煤层为主,且有不少煤矿煤层倾角在35°以上。极薄煤层开采时多以炮采为主,根据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条件,经常需要挑顶、破底或剔除煤层中的厚夹矸,极薄煤层工作面的产矸量约占工作面产量的20~50%,对于工作面产生的大量矸石,一种途径是运出矿井,堆积于地面,不仅增加了矿井的运输成本,而且造成环境污染,且暴雨时节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另一种途径是井下回填处理,一般的做法是人工攉运回填采空区,大大加重了煤矿职工的体力劳动。针对这一问题,从保护环境与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的目的出发,研究一种大倾角极薄煤层矸石自溜回填采空区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大倾角极薄煤层矸石自溜回填采空区方法,能够避免污染环境、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倾角极薄煤层矸石自溜回填采空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布置回采巷道时,沿煤层底板平行掘进区段运输巷和区段回风巷,掘至区段边界时,在区段运输巷斜向上依次开掘超前行人眼和溜煤眼,揭穿煤层后,沿煤层开掘平行于区段运输巷的抬高机巷,在区段回风巷斜向上开掘超前通风眼,揭穿煤层后,沿煤层开掘平行于区段回风巷的抬高风巷,贯通抬高机巷和抬高风巷形成切眼;
b.在切眼内布置工作面装备,所述工作面装备包括:单体液压支柱、铰接顶梁、煤炭溜槽、矸石溜槽、刮板输送机、挡矸板,煤炭溜槽布置于切眼内煤壁侧一排单体液压支柱前,矸石溜槽布置于单体液压支柱之间,刮板输送机布置于抬高机巷内,挡矸板布置于靠近采空区一侧的单体液压支柱后;
c.回采作业时,从区段边界切眼处采用后退式推进工作面,对工作面煤、矸进行分采分运,采用炮采工艺完成一个步距内爆破落煤(矸),挂梁进行临时支护,人工装煤(矸),关闭控制挡板,通过煤炭溜槽自溜运煤,打开控制挡板,通过煤炭溜槽+矸石溜槽自溜矸石回填采空区,清理工作面浮煤(矸),回柱并及时支护顶板,移设煤炭溜槽、矸石溜槽和挡矸板;
d.重复步骤c,继续下一个步距的采煤与矸石自溜回填作业,直至完成整个工作面的采煤与矸石自溜回填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矸石溜槽为特制溜槽,通过控制挡板与煤炭溜槽相连接,其下边缘高出上边缘15cm,其布置时保持与煤炭溜槽呈45°夹角,第一组矸石溜槽布置于距工作面下端头10m处,然后自工作面下端头向工作面上端头,每隔10m布置一组矸石溜槽。
进一步地,所述挡矸板吊挂于靠近采空区一侧的单体液压支柱的手把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效解决了大倾角极薄煤层工作面矸石自溜回填采空区的技术难题,在煤炭回采过程中,根据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条件,合理确定挑顶、破底或剔除厚夹矸的开采方案,实现煤矸分采分运,矸石直接自溜回填采空区,避免了环境污染及井下人工攉运回填采空区体力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我国大倾角极薄煤层矸石回填采空区开创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且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面布置平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13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井下采选充一体化设计的分析评价方法
- 下一篇:尾砂料浆充填系统及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