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集Omega-3脂肪酸的蛋鸡功能饲料及其制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1460.3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1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朱丽慧;杨长锁;余华;徐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小鲜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50/75 | 分类号: | A23K50/75;A23K20/158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曹莉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鸡 功能饲料 富集 脂肪酸 制法 辣椒粉 预处理 蛋鸡生产性能 复合预混料 抗营养因子 玉米蛋白粉 重量百分比 磷酸氢钙 膨化大豆 蛋氨酸 胡麻籽 小麦麸 亚麻油 鱼粉 豆粕 配比 投喂 制备 石子 食用 玉米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富集Omega‑3脂肪酸的蛋鸡功能饲料及其制法,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玉米54‑56%、豆粕10‑15%、石子8‑10%、玉米蛋白粉2‑6%、膨化大豆3‑8%、亚麻油1‑3%、预处理胡麻籽4‑12%、磷酸氢钙1‑2%、小麦麸1‑2%、鱼粉0.1‑0.5%、辣椒粉0.5‑1.5%、蛋氨酸0.1‑0.2%、蛋鸡复合预混料1.5‑2%,通过上述配比制备的蛋鸡功能饲料直接投喂给蛋鸡食用,在保证快速富集脂肪酸的前提下,降低抗营养因子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营养饲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够提高鸡蛋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富集Omega-3脂肪酸的蛋鸡功能饲料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Omega-3(欧米伽3)为一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二十碳五烯酸(EPA,含5个不饱和键)、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6个不饱和键)和α-亚麻酸(ALA),具有维持正常视觉和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重要生理功能,而仅依靠人体合成不能满足自身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取。据统计,中国人目前每天Omega-3的摄入量为49mg,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摄入250-2000mg(EPA+DHA),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IOM)推荐的标准,儿童、成人、孕妇每日适宜摄入DHA量分别为90、160、300mg左右,也就是说每天儿童吃1枚、成人吃1.5枚、孕妇吃2.5枚“营养蛋”,就足以维持所需DHA营养。
有关Omega-3富集的鸡蛋产品在欧美、加拿大等国家比较流行,而在我国多数居民的膳食结构中缺乏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尤其是DHA的食物。大量研究表明鸡蛋蛋黄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与蛋鸡饲料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有密切关系,蛋鸡通过采食富含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可有效富集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且在鸡蛋中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国外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展了关于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鸡蛋的研究,主要利用深海鱼类、亚麻籽、亚麻油、海藻、奇亚籽等直接在饲料中添加,通过鸡采食机体转化来获得Omega-3不饱和脂肪酸。但存在以下问题或不足:
(1)原料稀缺,价格昂贵,生产工艺复杂:只有深海鱼类才富含Omega-3,添加鱼油可以在鸡蛋中富集DHA,如Van等报道,蛋鸡饲料添加3%的鱼油可使蛋黄中的DHA含量上升35.6%[1]。但是,由于过度捕捞造成深海鱼类资源锐减、海洋污染造成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富集,鱼类和鱼油已经不再是最理想的Omega-3来源。而鱼类含有大量胆固醇,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们应当避免的。另外,若鱼油添加量过大则会使生产的鸡蛋带有鱼腥味,所以添加量一般不宜超过3%。研究显示添加1.5%的鱼油富集DHA的含量不超过100mg/鸡蛋,其富集效果并不显著高于亚麻籽的富集效果[2]。此外,饲料中所用鱼油多为粗制鱼油,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如温度、光照等的影响发生氧化酸败,使其中的DHA失去生理功效,氧化后的鱼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会引发包括儿童在内的许多人群的过敏反应,并且鱼油添加量过高就会产生鱼腥味,影响鸡蛋销售;深海当中的裂壶藻里面含有Omega-3,一些深海鱼由于捕食这些藻类摄取到Omega-3,裂壶藻中DHA含量可达18-22%,但是裂壶藻需要厌氧培养,国内培育的裂壶藻质量相对低于国外,大批量使用裂壶藻需要原料进口,且裂壶藻中只包含DHA,无EPA,富集的Omega-3相对有限。CHIA Seed(鼠尾草种子),原产地为墨西哥南部和危地马拉等北美洲地区。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Omega-3及膳食纤维、蛋白质、钙、铁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素,所拥有的Omega-3超过鲑鱼的9.92倍,但是原料难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小鲜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江苏小鲜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14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