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踏板踩踏力检测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1562.5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2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角智明;家里直哉;尾岛靖国;矶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8/171 | 分类号: | B60T8/171;B60T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体 壳体 变形体 检测器 弹性构件 踏板 踩踏力 容纳 纵向方向延伸 操作关联 偏置力 地被 筒形 压缩 | ||
一种踏板踩踏力检测器(100),其包括杆(3)、壳体(C)、变形体(21)、操作体(22)和弹性构件(26),壳体具有有底筒形并且沿着杆(3)的纵向方向延伸,变形体(21)被容纳在壳体(C)的底部中,操作体(22)被容纳在壳体(C)中,从而操作体(22)与变形体(21)接触,弹性构件(26)与杆(3)的操作关联地被压缩,因而使得偏置力作用在操作体(22)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踏板踩踏力检测器,其将作用在踏板上的踩踏力检测为电信号。
背景技术
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报No.2011-11659(JP2011-11659A)中描述了一种检测从被制动踏板操作的输入轴作用的踩踏力的技术。利用此技术,踩踏力检测器(文献中的载荷检测装置)包括具有磁致伸缩膜的磁致伸缩传感器和产生磁力的线圈,并且基于与踏板操作关联的磁力变化检测踩踏力。
在JP2011-11659A中,设置有一种结构。在此结构中,输入轴由于制动踏板的踩踏力而推进和回退,并且主缸通过与输入轴连接的输出轴操作,由此将制动油供给到每个制动机构。同时,马达的小齿轮与形成在输出轴中的齿条齿接合,并且马达基于源于踩踏力检测器的检测而被驱动。因而,马达的辅助力操作主缸。
发明内容
例如,在诸如汽车的车辆中,考虑了一种设置有传感器的结构,该传感器电检测制动踏板被踩踏时的踩踏力,并且基于源于传感器的检测而控制制动。在此结构中,虽然需要电线以及使制动力作用在每个轮子上的电动致动器,但是用于制动油的管道是不必要的。由于可以调整每个电动致动器,所以易于调整当制动踏板被踩踏时作用在四个轮子上的制动力。
然而,如JP2011-11659A中所描述的,利用变形感传器等等被用于检测作用在直接操作主缸的杆形输入轴上的力的结构,当制动被操作的同时杆倾斜时,可以想到,通过变形感传器对踩踏力的检测不准确,会含有误差。
然而,如JP2011-11659A中所描述的,利用变形感传器等等被用来检测作用在直接操作主缸的杆形输入轴上的力的结构,当制动被操作的同时杆倾斜时,可以想到,通过变形感传器对踩踏力的检测不准确,会含有误差。
同样,利用制动基于源于检测制动踏板被踩踏时的踩踏力的传感器的检测通过电动控制而被操作的结构,从操作感觉的观点出发,对于制动踏板需要适当的踩踏量,并且希望所获取的制动力随着踩踏量增加而连续增加。
由于这些原因,希求一种高准确性地检测踏板踩踏力并且提供踏板的自然操作感觉的踏板踩踏力检测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踏板踩踏力检测器包括杆、壳体、变形体、操作体和弹性构件。杆通过来自踏板的踩踏力沿着纵向方向而被操作。壳体具有有底筒形并且沿着杆的纵向方向延伸。变形体被容纳在壳体的底部中,并且包括检测变形体的变形的变形检测元件。操作体被容纳在壳体中,从而操作体与变形体接触。随着杆通过来自踏板的踩踏力而被操作,弹性构件被压缩,因而使得偏置力作用在操作体上。
根据以上方面,当踏板被踩踏并且杆在纵向方向上操作时,弹性构件与该操作关联地被压缩,因而吸收踏板的冲击。同时,弹性构件压缩引起的偏置力经由操作体而作用在变形体上。利用此结构,当踏板被踩踏时,在产生给定冲击的同时,弹性构件的偏置力作用在变形体上。因而,实现了通过变形检测元件对变形体的变形的检测。进一步,利用此结构,变形体被布置在有底筒形壳体的底部中,并且操作体沿着壳体的内表面被操作。因此,即使当杆的位置随着踏板被踩踏而改变时,变形体和操作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仍未被改变,由此使含有在检测到的踩踏力中的误差最小化。相应地,构成一种高准确性地检测踏板踩踏力并且提供踏板的中立操作感觉的踏板踩踏力检测器。
在上述方面中,操作体可以包括球形接触表面,并且变形体可以包括斗形压力接收表面,斗形压力接收表面以壳体的轴中心为中心,以使球形接触表面被适配到斗形压力接收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15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